提及李隆基,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庙号玄宗。千古绝唱的《长恨歌》以及后世诸多文学作品留下了他“风流皇帝”的形象。
事实上,年轻的李隆基是非常英明果断的,可以说是在刀光剑影和阴谋诡计中长大的。后人为了宣传帝王传说,甚至杜撰了一些故事,留下了「太平天子」的典故。
「太平天子」,并不是指安享太平盛世的皇帝,而是用来比喻能治国平天下的皇帝。有意思的是,唐玄宗算是两种都符合。
这个典故有两个说法,刚好是两个故事。
第一个可以概括为“摸奖的故事”,在《明皇杂录》卷上〈玉龙子〉有记载:“唐天后尝召诸皇孙坐于殿上,观其嬉戏,取竺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之,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龙子以赐。”
什么意思呢?据说武则天有一次逗着一帮孙子玩,突发奇想拿了一个大盘子摆满了西域进贡的珍贵玉器,让这些小孙子争抢。很多小孩就都抢了好多,只有李隆基端坐不动。武则天就觉得他不一般,摸着他的背说这是太平天子,还取了最贵重的一个玉器玉龙子赐给他。
第二个可以概括为“闹朝堂的故事”,在唐人郑棨《天开传信记》有记载:“上为皇孙时,风表瑰异,神彩英迈,尝于朝堂叱武攸暨曰:「朝堂我家朝堂,汝得姿蜂虿而狼顾耶!」则天闻而惊异之,再三顾曰:「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
这个也很简单,据说有一次李隆基入宫拜见武则天,在朝堂上呵斥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说这是我们家的朝堂关你什么事啊?武则天听到后非常惊讶,说这孩子气概不平凡,以后会是我家的太平天子。
可惜,这两个故事多半是假的。
首先,李隆基是庶出,排行第三,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皇帝怎么也轮不到他;其次,武则天非常忌惮李唐宗室,怎么可能会说出「太平天子」这种话呢?
当然,第二个故事有真实的部分。
《旧唐书•本纪第八第九》记载:“天授三年十月戊戌,出阁,开府置官属,年始七岁。朔望车骑至朝堂,金吾将军武懿宗忌上严整,诃排仪仗,因欲折之。上叱之曰:「吾家朝堂,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不管怎样,李隆基年轻时非常勇敢果断,两次审时度势发动兵变,最终上位成为天子,开创了开元盛世。无论是治国平天下,还是后面当了40多年皇帝,似乎都印证了「太平天子」的预言。
他是怎么崛起并且登上皇帝宝座的呢?这就必须提到「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
在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等,密谋策划,准备先发制人。有人建议,把发动政变的事先向相王(李隆基的父亲)报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说:“我是为了拯救社稷,为君主、父亲救急,成功了福祉归于宗庙与社稷,失败了我因忠孝而死,不连累相王。怎可以报告,让相王担心呢!现在报告,相王若赞成,就是害他参与了危险的起事;若他不赞成,我计谋就失败了。”于是,决定背着相王,立即行动。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这时,钟绍京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但在其妻许氏坚定的劝说下,钟绍京决定参与政变,于是前往拜谒李隆基。入夜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先后来到,请李隆基发布命令,终于定于七月二十一日夜发动政变。当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韦跨、韦播、高嵩,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李隆基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
这时,李隆基才将唐隆之变的经过报告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着李隆基哭泣著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当日,李隆基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以上的资料来自百度,接下来的「先天政变」我就不粘贴了,大概情况就是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逐渐发生矛盾,李旦退位后,李隆基并未掌握皇帝大权,于是最终发动政变,清除太平公主的党羽,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
李隆基可以称得上是明君,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开创了开元盛世。之后又安享太平40多年,确实担得起「太平天子」的称号。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