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 后感 关于《
我们仨
》
当亲密的人都走了,你的回忆是什么呢?
生离死别是会回忆的,毕竟太过深刻
一起经历过的苦难也是会的,毕竟苦难难以忘记
一起经历过的快乐,那也是会的
一起经历过的不快?估计早已在记忆的长河中消散
《我们仨》便是杨绛对于过去的回忆,全书分别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
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二部分,讲的是死别。我初看第二部分,未看明白,只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絮絮叨叨,担惊受怕,忧心忡忡,还有不断的噩梦,以及与噩梦混淆的现实,所以不是很不喜欢这部分内容,于是之去看了这本书的背景:这本书是杨绛2003年写的,她的女儿于1997年癌症去世,当时丈夫的情况也每况愈下,于1998年去世。彼时她早已痛失两个挚爱,白发人送黑发人,于是对作者写这段文字时为什么总是噩梦有了理解。
第三部分:写了两个人从认识到结婚,在国外留学怀孕生下了女儿,取名圆圆。
作者讲了很多圆圆小的时候的事情,比如圆圆“拙手拙脚”这点很像丈夫,圆圆喜欢读书这点很像丈夫,圆圆过目不忘这点很像丈夫,圆圆不怕鬼,这点也像丈夫,圆圆和丈夫之间还像朋友一样相处。作者回忆着圆圆,也在回忆着丈夫。
其实它们的一生过得也不是一帆风顺。在国外留学时,要承受课业的繁重,生活费不足还要省吃俭用;回国后与丈夫的工作之旅也不是很顺利,因为同事和家人的原因,丈夫并不是一开始就在心仪的清华工作,后来即便是在清华工作了,也不是在心仪的外国文学组....而后来呢,新中国成立了,又有了各种文化运功,于是夫妻两又变成了各种文化运动的批斗对象。
这一路走来,很是坎坷,但一家人总会过得很温馨,过的温和、平静,互相互敬,与世无争,把平凡的生活过出趣味,比如饭后的遛弯是“探险”,彼此分享的所见所闻又称为“石子”。这样有杰出贡献的一家人,在名利上淡泊,饭局能不参加就有参加;在学术上却永不停步,圆圆即便是在病榻仍然还在写书。
记得一个细节:他们两个人被批斗,圆圆回京看望,还要写大字报写与父母划清界限,圆圆特意强调:写得是与他们思想上划清界限。圆圆还把偷偷带回来的糖剥好,糖纸仔仔细细收起来,为了避免被人抓住大做文章。
“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读完这本书,再想想92岁高龄的杨绛在写这本书时,写下“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的心情,却也是很悲凉的。
这一家人是不争不抢做好本分的恬淡的知识分子,想想与他们仨都读了很多书有关吧,一家三口都有爱读书的习惯,书读多了,心便沉静下来了。杨绛也在书中谈到“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很爱读书。
二、读后 感 关于普通人
如钱钟书杨绛这样在祖国危难时毅然选择报效祖国的大拿还有很多,比如钱三强夫妇等。但是看看现在的香港,一群香港废青打砸抢烧,防火杀人,抢占学校、机场、公路,可有把香港未来、祖国的未来放在心上?而普通人报效祖国的方式很简单,做好手头上的工作,不给祖国添乱,即做到“爱国”。
如钱钟书杨绛这样的大家,也会有各种不顺利,比如钱钟书读的是外国文学,在清华任教时却不在外文组,在中国古典文学组,然后他依然做的很好,「宋词选注」获得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的推重。那对于普通人来说呢,踏踏实实做好手上的工作,保证手上的工作不出错,努力做出业绩,实现自己的价值,便是“敬业”
如钱钟书杨绛这样有卓越贡献的人,依然笔耕不辍,淡泊名利,不争不抢,友善待人。那我们普通人呢,应以“诚信和友善”为价值观鞭策自己,多读书,坚持阅读,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保有内心的宁静
三、读后感 关于我自己
你身边的人都会慢慢的不见,可有谁会一直时时刻刻从始至终陪着你么?没有的,很多人是你的过客,有的人会陪伴你很长一段时间,但最终都会是你一个人。《我们仨》是一本关于回忆亲情的书籍,我想聊聊关于友情的故事。
成长就是不断打破三观,不断重建三观的过程吧。以前所珍重的东西,现在被狠狠打脸。
我以前一直不断对身边朋友说,大学四年收获最大的就是几个朋友,毕竟工作后流动性很大,同事很难发展为朋友。我一直把他们当成好朋友。经常约她们出来吃饭,刚毕业大家还经常聚,后来几年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约不出来了。
有的朋友经历了你的人生最抑郁时刻,但是现在连发信息都不回复,连约10次都会以各种理由见不到人;有的朋友曾经毕业后还住在一起过,但现在聊天都是客气又生疏;有的朋友在大学帮过我很大的忙,但现在见面聊天都不知道该聊些什么。
突然想到大学毕业我送几个朋友每人一个景观盆栽作为临别礼物,已经不记得他们有没有说过感谢和对离别不舍的话,但是却也一个回礼也没收到。所以原来我才是对过去的感情看得最重,最放不下的那个。
朋友,应该珍重那些把你当做朋友的,而那些已然已经忽略你的,你自己应该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应该想清楚要如何对待这些感情感情,总要用心维系,才会越来越好,没有人会永远在原地等你。现在还在联系,是在透支大学时候的感情。
想到姜文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你是一个人来,也是一个人走。父母子女不必多说,你以为另一半会是陪伴你最多的人,其实想想在两人的朝夕相处中,你可否有觉得孤单的时候?这种时候应该不在少数吧
你以为友情会像陈年老酒一样愈来愈香,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坛老酒你不管不顾也可能坏掉。所以你从始至终是一个人,这句话听起来很悲凉。悲凉就对了,真相是残酷的
但是换个角度说,有的人会在乎和你之间友谊,会经常一起出来吃饭,会朋友圈偶有点赞,会一起聊聊最近的近况,那就应该好好维护;而且人在不同阶段,或者在不同场合都会遇到不同的人,而这些人里面可能发展为你的朋友,也就是说不断会有新的友情产生,也不断会有旧的友情消亡。
所以你要做的是用真心去结识朋友,筛选出也把你当朋友的,好好维系,那么你就一直会有朋友。同时也要学会享受孤独,享受一个人吧,记住你其实就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