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人间微凉。
草木间露水盈盈,
梧桐亦随风纷纷
桂花开时,
雨收云断,
满目秋光。
关于寒露
这是秋的第五个节气,南国迎来第一抹寒气,而北国已是枫红梧叶黄,随风落缤纷时节了,是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过了寒露时节,寒风一吹,人间便冷露遍地。因而便有古书云:“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这是个气温从凉爽到寒冷的节气,亦是万物从丰盛到凋敝的过度。深秋伊始,时节将晚,草木凋零,因而亦称“辞青”。此时气温骤降,昼渐短而夜渐长,凝露成霜寒气愈盛,因有俗语云“转眼到寒露,翻箱找衣裤”。
当天地由阴柔逐渐取代阳刚好时,水渐冷,花渐老,大地一片萧瑟之象,因而农历九月又称为“穷秋”、“老秋”与“清秋”。此时秋虽穷,但天地却一片清澈净明。
寒露与农耕
于古人来说,寒露之后终于可以在忙碌一年后,归于休憩。毕竟寒露是最后一个收成的季节。《吕氏春秋》有载:“季秋之月,律中无射”,说得便是到了农历九月阴气盛行而阳气几乎无余,使得万物不在生长而归于收敛,是谓“无射”。因此陶渊明也曾在《自祭文》中细述“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草木黄落。”而此时“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
其实此时亦有感阴的植物正繁盛,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山楂树高数尺,叶有五尖,丫间有刺。三月开五瓣小白花。果实有红、黄两种,九月成熟。”柿子树亦有“一夜寒露风,柿子挂灯笼。”的迹象,因此王羲之便在送给朋友的《奉橘贴》中写道:“奉橘三百枚,霜味降,未可多得。”寒露的“成”多是鲜艳可人,为这深秋时节平添几分浓烈的色彩。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此时,鸿雁渐次南飞,以仲秋先至者为主,而寒露后至者为宾。鸿雁南飞,不免让古人寄托了许多情思,李白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杜莆亦述“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二候|雀入水为蛤
古人亦有古人的浪漫,当他们发现深秋时节燕雀们都不见了,但海边却凭空多出血多蛤蜊,那颜色纹理又似燕雀羽,因而便以为那燕雀入水化身为蛤蜊了。
三候|菊有黄华
《礼记》云:“季秋之月,菊有黄华。”天地万物多是负阴而抱阳,因而萧瑟深秋万物凋敝零落,唯有那菊花却开得热烈纷闹。据闻菊花感阴而盛,若菊不开花,便是阴气不足之象。
寒露习俗
登秋高
寒露时节微云无雨,天地一片清澄,最是宜登高望远的时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有载:“是月九日,采茱萸插头鬓,避恶气而御初寒。”便知这登高的习俗自古便已流传,最让人熟知的登高感怀便是王维那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边钓
白露之后天气便日渐凉爽,水温也渐渐降到了鱼儿们最喜欢的温度,因此到了寒露,便是最适宜钓鱼的时节了。终于摆脱了盛夏之苦的鱼儿们此时又开始活跃了起来,四处游弋觅食的鱼儿们最是贪嘴,因此也最宜上钩,便有俗语说:“春钓浅滩,秋钓近边。”
赏秋菊
在古代文人心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最是风雅,因此在百花皆杀而菊花繁盛的时节又怎能错过餐菊饮露这等雅事。且在古代,菊花酒亦被人们称为“长寿酒”,以菊花加糯米酿制而成,口感清凉甜美,一杯便有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的功效,因而《西京杂记》便有载:“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