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订阅了《中国史纲五十讲》,发现我之前的的历史观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只会从物质面来看历史,而不是从每一个世代的人所具备的世界观来看历史。我们总是在谈哪一朝、哪一代有哪些知名的建筑、工事、工艺品、科技程度等等,却从不讨论那时候的人们怎么看待世界与自己。在这里所谓的“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感受与想法”。比方说,在一座古老的佛寺里,宝塔不只是一栋建物,其实它展现的是建造它的那些人共同的世界观。
一个21世纪的人如果不在乎自己的祖先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甚至唯我独尊的想以自己的认识推翻过去、改变未来,既无法正确的解读历史,也无法了解自己的一些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这样看待世界?有什么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重新解读历史,从每一代人的世界观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会有什么不同?
跟着众人奔驰在现代的公路上,看到自己在人群之中,是一种看似安全的选择,高唱科学也是安全的选择,因为那是显学,不会被攻讦。但跟着众人的步伐只是与这个世代的人一起同生共死罢了,并不能跳脱出世代的限制,也抓不到那条线索──可以让自己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发展中,找出自己的定位、看到自己的未来的那条线索。
人们经常被眼前的物质所限制,即使想到未来,也是灵光一闪就放弃了。偶尔遇到违反常识的经验,即使能使人确信,另一个平行的世界确实存在、一种藏在事件背后的神秘确实存在,但大部份的人会选择缩回自己习惯的生活里,继续过着重复的生活,而不是开始追逐那个神秘的答案。因为安顿于物质现实似乎比较令人安心。只能成为历史洪流中单独的个体,与过去的人类无关,也与未来的人类无涉。
只有能够重新解读历史的人,看清自己所在位置以及那个可能的未来的人,才不会缩回去,才有机会跳出重复的生活。因为一个见过光明的人,绝不愿重回黑暗无明之中,也不愿意回到毫无方向的旷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