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翻开通讯录,从字母A滑到Z,
才发现电话通讯录里留下的基本都是一些父母亲人之类的电话。
好像自从开始有了QQ、微信之类的通讯方式,电话薄里的人就越来越少了。起初大家每次换号都会兴致勃勃的在朋友圈里通知大家,而我们也很配合的将号码存入通讯录。
再后来,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大家毕业、工作,曾经的伙伴都分散到了各个城市,可是我好像也不再怎么见有人将自己的新号码告知所有人了。
我的通讯录里的人数也寥寥无几。
我也曾经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后来我觉得原因可能有这么两点吧。
一是从我的角度出发。
我属于被动型人格。
不久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详细的分析了被动型人格形成的各种原因,而我恰好是对号入座的那个人。面对新朋友,我属于不敢主动的被动;而面对某些“老朋友”,则可能属于主动的被动。
或许你会发现,我的老朋友是带引号的朋友。是的,除去那些跟你可以好到睡一张床,用一个杯子,无限互怼的好朋友,那些留在通讯录的朋友大多数都属于亲密度上有封顶,下有底线的一类人。
因此随着交集的越来越少,大家都只变成了名单上的朋友,有些人你可能都不记得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成功进入你的通讯录的。
也许有人会说像我这样的人到最后会孤独终老。是的,虽然我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但我还是很感激现在留在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没有因为我的被动而放弃我。但对我来说,似乎这种被动也变成了一种友谊的炼金石。我不是完全不会主动的人,那些我可以主动去联系,或者主动联系我的人,我想最终可能就是伴我走过后半生的那群人了。
二是从别人的角度。
可能因为我自己的被动,别人也会逐渐将我归为不需要保持长久联系的那一类。但或许本来大家就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变为通讯录里的朋友,自然时常的寒暄也很少。
而且大家不会永远都出于隔离的状态,精神世界的改变,环境的变化,都会让我们拥有新的社交,认识了新朋友也许就和老朋友联系的没有那么频繁。
其实我并不会觉得这样会有什么不好,就像有时候的被动,只不过是一种自主自愿的选择。人际中的不主动、不积极,有时候只是单纯的出于我自内心的享受。人都是群居动物,而选择的生存圈也一定会是让自己感到最舒适、最自由的。
选择跟哪些朋友长久联系,选择跟哪些朋友间隔性的联系,或者直接不再联系,其实都是跟我们自己内心以及身体的舒适而选择的。遇上你感到在一起的舒适的朋友,自然会想要去亲近,反之则会想要去保持一定距离。
所以,可以尝试主动去联系亲密的朋友,也没有必要因为跟一些朋友的距离拉开而感到难过。
毕竟,我们那么巧的在通讯录相遇!感谢你没将我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