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殷殷的期盼和紧张的忙碌中,年终于踱着那悠然的步子姗姗而至。大年三十是除夕,是家家户户辞旧迎新、欢庆团圆的日子。对于北方的农村而言,年的意义远不止团圆,更有继往开来的期盼、与时俱进的祈望和渊远流长的信仰。在感谢今非昔比的心意之中庆祝丰收,也在希望更上层楼的祈求之下迎新纳福,更在祖辈一脉相承的传统中温养幸福的生活。
这一天有特别隆重的庆祝活动,也有十分庄重的祭奠仪式,为了迎接这个节日,人们做了太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准备了,甚至每一个人都要在三十前沐洗净体,以洁净和恭敬的姿态来辞旧迎新、许愿祈福。这一天,清早起来,各家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每个人都换上了新衣服,精神振奋、红光满面,大们早早地起来,做早饭,打扫院子。小孩子们也无比兴奋,从里到外衣帽鞋袜全是新的,换好行头就急急忙忙地去分鞭炮。拆开一挂小鞭,认认真真地清点,仔仔细细地分发,一五一十地查数,反反复复地验证,直到每一个孩子都满意才肯罢休。否则,哪怕有一丁点儿的疑虑或迟疑,就只好重新来过,又是一番繁复而细致的吵闹和争辩,甚至需要大人多次来作调解,才能从高低音的起伏和眼泪的汹涌中解脱出来。约好帮忙贴春联的时间,孩子们就像一阵风一样冲出了院子,消失在巷子口。
春联有一早就央人写好的,也有二十九才写的,有用着故老相传的旧文,也有近日现学的新词,最有味道和令人仰慕的就是在三十早饭后才开始亲手写的。德高望重而又写一笔好字的长者往往倍受欢迎,备好文房四宝,把大红纸依据贴在不同的位置裁成宽窄长短不一的联幅,一一撂好排齐。有大门上的大对联,有二门上的小对联;有宽横幅,是贴在阔处的吉祥话;有窄横批,是贴到小窗档上的祝福词;有福字,各种字体,正的、反的,草书、楷书;有斗方,各种用途,门板上贴迎新纳福、辞旧迎新和户纳千祥,柜体上贴黄金万两、取之不竭和用之不尽,厨柜和粮瓮上贴颠有倒有;有喜条,贴在圈门上的猪羊满圈、鸡鸭满架,贴在厕所的金银满谷,贴在高处的抬头见喜、贴在门外的出门见喜、贴在车上的一帆风顺和出入平安、压在旺火尖上的旺气冲天。只见其持管凝神、含胸屏气,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那下笔如电的风采和胸有成竹的气度都成为恒久而隽永的一道景致,加上喝彩声与墨香味都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久酿之后化作对文化深邃的景仰和对习俗浓重的崇拜。
贴春联通常是爸爸带着孩子们,捧着随风飘舞的对联,端着一盆冒着热气的浆糊,拿着一只凳子,急匆匆在院子里奔忙。迅速冰冻发白的浆糊、贴了半截凌空战栗的对联、冻得发红发亮的小手、通红而失去知觉的耳朵,还有嘴边哈出的汩汩不绝的白气和不小心灌进嘴里的冷风,是贴春联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也是贴春联能享受的勇敢和乐趣,是贴完春联进屋抱着炉火都久久不能回过神的刚强。这时,锅里已经在熬炖着香喷喷的排骨了,而中午的主食则是本地特产的糕,寓意步步高升、福星高照。在这香气四溢的热气熏陶下,一家人又开始准备祖宗的亡树(据据本地语音加上意思揣测,应该是这两个字)了。亡树是用纸糊的类似牌位的祭奠祖宗的用品,在里面装上金银冥钞,正面写上故祖名讳。把祖宗请回家过年,从初一到十五天天敬香、顿顿上供,供祖之前还要放炮,让祖宗歆享后人香火供奉,表达不忘根本的理念和祈求祖宗保佑的愿望。每当这个时候,大人总会给孩子讲讲祖脉传承、五服亲系,让孩子们加深宗族观念和血脉印象。
午睡之后,妈妈和孩子负责包饺子,爸爸则在院子里破炭劈块准备垒旺火。旺火也是本地的一大特色,把煤劈成块一层一层地围圈垒高,普通人家一般垒半米到一米高,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全家兴旺、福运高照。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请祖宗的队伍三三五五地出发了,有大人带着孩子的,有几个孩子一起的。在村外的野地里找片空地,面朝祖坟的方向敬表、上香、磕头,起身、放炮,大声招呼:“三代宗亲,故祖亲人们,回家过年啦!”说罢,转身即回,进院敞开大门、家门,院里放炮,供桌上面摆好点心、筷子,上香、敬酒,礼成。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吉庆祥和的油彩顿时涂满人间。剩下的就是赶在春晚前忙乎年夜饭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老人笑咪咪地给小孩儿讲着传说掌故,小孩儿都一脸认真,满脸的好奇。一盘一盘的菜流水一般上桌,猪牛羊肉、青菜,煎炒烹炸,花样繁多、营养美味,当象征着年年有余、十全十美的鱼和丸子,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一上桌,宣告年夜饭进入高潮。大家齐齐举杯共同敬祝老人福寿延年、身体健康,感谢家人的付出,庆祝去年的收获,祝愿来年的年景,人人笑口长开、欢声笑语四处飘飞。
晚饭后,全家人挤在坑上看春晚,面前摆满了瓜子糖果、干果花生,一边吃着一边聊天,一边评论节目一边逗弄孩子,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专心致志,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快乐的氛围中时针悄悄地指向了十点,妈妈就开始为接神作准备了。一个个香炉被洗净擦干,装入新收的小米摆到香案上、神像前和供桌上,一沓沓黄表分成几份摞在一边,小巧珑珑的小花馍和小馒头放进笼里热个气,六种素菜也进锅开始翻炒,之后被放入小碟里。夜里十一点半,全家出动,就连睡着的小孩也被叫醒,开始点旺火,准备接神。爸爸负责点着旺火,再浇上一些废机油和胡麻油,在冲天的火光和满院的灯光映照下,祥光万丈、瑞彩齐天。小孩子们一会跟在妈妈身后,到天地爷、日神、月神,福、禄、寿三星,财神、青龙、家神、祖宗等案前或方位前上香、敬表、磕头、上供,一会儿又跑到爸爸身后看响鞭放炮、燃放礼花,时不时地也点个小鞭,甚至鼓起勇气也放个小花或点个二踢脚。周围的院子也同样传来了炮仗和礼花的声音,天空中千朵花开、万条彩带,狠狠地在浓浓的夜幕上绽放,火树银花照亮了天空,也照亮了幸福富裕的生活年景。
祭神结束,大人带着小孩子围着旺火转圈,正转三圈倒转三圈,祈求来年福运绵延,同时把本命年和逢九的家人的内衣拿在手上用旺火烤一烤,求一个平安与和顺。旺火和礼花的火光交相映在人们的脸上,眸如星芒、面带油彩,喜悦和幸福溢于言表。这种仪式与热闹总要持续一两个钟头,当炮仗的声响渐渐稀疏,当所有的仪式程序完毕,就把旺火的火炭接进屋里的炉子和灶里,让旺气和喜气以及神的气息延伸到家里,延续到来年。之后就是熬夜守岁,吃点瓜子,喝点茶水,打打牌、做做游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亲亲热热、甜甜蜜蜜,把一家人的血脉亲情紧紧地拴在一起,也让全家的心意热情美美地融成一体。“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两年”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家人和睦当然开启最美好的光景。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