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价值观混乱、社会大众无比情绪化的今天,把女儿举报父亲的案例作为考题抛给千千万万的考生,是一幕悲剧。
不知道广大考生道德判断的结果是怎样一个格局,如论如何,答题者都经历了一次价值判断的考验。对于这个没标准答案的考题,不知评卷者的道德立场会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得分。所引个案,投射出了复杂的社会问题,两边倒的情绪潮流,以化名女孩遭人肉为续集而上演,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性地看待此事件,从中思考社会意识形态、法治与教育、家庭与社会等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不知有多少人能以此为鉴,省察自身。
当年南京彭宇案,一位法官的判断造成了中国老太太倒地没人扶的巨大社会悲剧,血泪惨剧大伤我们的民族元气。今天在即将走入高校的年轻人中“炒作”一件情理法交织、是非尚难定论的事件,不知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此考题不仅能考出考生的写作能力,更会巩固一次考生的道德选择。
所幸,被化名当事女孩遭人肉的结果证明,当事人成为法治模范的可能性还是遭到了部分人情绪化的抵制,而对此事的价值判断,却永远渗透到了广大考生的心灵中。
如果我本人也头脑发热参与人肉搜索,今天一定人肉拟题的考官,精神上投他一票,让他去中组部给各级当权官员、尤其是面向教育决策者出考题。这位考官善抓焦点的敏感性实在让人佩服,但考虑到他超凡的给道德观念搅浑水的能力,本人万万不赞成他担当评卷人。(201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