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这句话在网上非常流行,曾经一度被当成了金科玉律。
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人要赚到认知以外的钱,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扩大能力圈,赚到更多钱。
但是今天看了良叔的一篇文章,我好像突然就顿悟了。
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是过于绝对了。为什么我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我刚开始在写作的时候,写的都是日记流水账,纯粹就是为了发泄情绪,也根本没有想过赚钱的事,更别提把写作当成事业了。
当时很多朋友笑我,说我干的事情费力不讨好。每天花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写一篇阅读量不超过100,点赞只有1个(我自己给自己点)的文章,有什么意义。
直到我拿到了博库网短篇征文大赛第一名的500块奖金,那时候我才隐隐有一点点感觉,好像写作是可以挣钱的,虽然只有500块,但对于生活费只有1000块的我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后来我做了自己的公众号,签约了简书,慢慢地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批读者,也有了广告主上门来投放广告,一次就能有好几百,一个月下来至少生活问题不愁了,加上给平台写稿子,收入比很多同学上班的还高,所以我也不着急找工作了。
那时候有很多同学才开始眼红我,他们说:“你有眼光啊,赶上了写作的红利。”
说实话,我真没什么眼光,大学毕业前,我从来不看新闻,不了解时代发展,所看的书,大多也是励志类和小说,压根没有拓宽我的认知范围。
那时候大家也才只有20岁,认知水平限制了我们,真的看不清楚什么叫时代趋势、什么叫风口、什么叫红利期。
但为什么我能赚到当时认知以外的钱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行动。
除了行动以外,还有个人兴趣爱好,发展环境(平台),这些都影响着我能不能赚到钱。
-2-
有些认知以内的钱,我觉得有时候也未必能赚到。为什么呢?
书中自有黄金屋,写作能变现赚钱,放到今天来看,应该是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了。
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愿意读书、愿意写,就一定可以实现读书变现。
但为什么真正做到的人还是很少呢?
归根结底,还是行动。
人是有惰性的,躺平的姿态最舒服,毫不费力,而读书、写作、提升自己,重塑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观念,都是逆人性的,长期坚持绝对是痛苦的。
所以,不管是你认知内还是认知外,真正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的,最重要的一定是行动。
只是认知内的,你赚到钱的概率更大,而认知外的,存在搏一搏的风险。
-3-
想起一个多月前,一位师兄告诉我说,现在我们还年轻,还能靠体力赚钱,但等年老了干不动了,必须依靠投资来钱生钱。
我是一个投资理财小白,哪怕是去年基金很火的时候,我都没有买,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不熟悉的领域,不该去碰。
但现在我觉得,应该去多了解和涉足,可以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买一些进行尝试。
比如师兄还教会我0成本打新债,上个月我就中了一签,虽然钱不多,收益少一些就几十块,多一些能挣个两三百,但不管多少,至少这些都不需要我付出什么时间精力,纯粹是运气赚钱了。
我基金理财也不懂,就跟着他做,多多少少也赚了一点,让自己的收入更加多元化。
所以,对我们个人而言,不仅要赚到认知内的钱,还要努力去赚认知外的钱,但是投资成本必须控制在10%~15%之间,避免因失败而影响生活质量。
-4-
其实看很多的资本家,像马化腾,他在创立腾讯的时候就想到腾讯今日的成就吗?
肯定想不到,不然他当年也不会想卖了腾讯,还好没人买,不然他也错失了彻底改变命运、也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机会。
所以很多牛人在做的时候,并没有十分周详的计划,而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一句老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对,“有枣没枣打一杆再说” ,万一给你打中了呢?
赚到认知内的钱固然稳妥,但认知以外的才是无限可能。
但愿我们都有勇气,不断在变化的动态中探索未知,赚小钱靠认知,赚大钱靠时运,试一试,万一被你碰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