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认知如果永远停留在脚下,不往高处看,无论走多远的路,也只能是原地打转。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管窥效应。
当一个人的眼睛,只能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那么他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真正能限制一个人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认知上的困顿。
努力很重要,但没有方向的努力是无头苍蝇,没有思考的勤奋会四处碰壁。
低水平的勤奋者,就如同上面这张图里,往返运送货物的人,忙于简单重复的运输,却从未低头看看脚下的轮子。
而高水平的勤奋者,可以通过思维的升级,方法的转变,工具的辅助,以同样的努力取得倍数的回报。
思考不到位,所谓的勤奋都是扯;认知不到位,所谓的努力都是白费。
只有真正的勤奋,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洛克菲勒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写道: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和铸造者。
很多事情光靠努力是不够的,导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认知,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原因是思维。
雷军曾感慨地说: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目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再是努力程度的较量,更多的是对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呢?
有三点建议:
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想让自己的思维有质的飞跃,知识储备作为量变必不可少。
而能帮助我们拓展知识的方法,无非两种,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读万卷书。
苏轼有句名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就是广泛涉猎,大量阅读。
当你的大脑储存的知识足够多、足够深刻时,才能和世界碰撞出火花,从而形成“厚积薄发”的思维跃迁。
2.心怀敬畏,保持空杯。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会觉得自己所知甚少,不知道的东西更多。
所谓的成长就是保持高度敏感,对新事物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大量吸取新知识,向外探索,向内思考,不断打破自己,升级自己。
3.历事炼心,知行合一。
知识如果不实践,永远无法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只有敢于行动,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
有句话说:认知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想要实现人生逆袭,必须提高认知,努力拼搏,洞穿事物本质,见大通简,才能迎刃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