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什么道理你懂,但就是做不到?
感兴趣对自己有所改变的人,并不曾放弃自己的人,可以耐着性子读完我下面的文字。
欢迎讨论,欢迎关注我
生活中的道理很多很多,生活中的真理却只有一个,如果你能做到实事求是,没有什么道理是做不到的了。
另一点就是,做不到的道理,千万别说你懂得,懂得,只有做到的道理才是真正的懂得,别无二法。
一、早起早睡和“哪里拿放哪里”
打小的时候,我就被家长教育要早起早睡,随着年龄的增大,当然也越来越意识到早起早睡的必然性。尤其少年时期回到外公家,他们全家都是早起早睡的,天刚蒙蒙亮,就窸窸窣窣起来,各忙各的一份儿事去。当然挺好的,我也很享受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惬意。
但是我的同学们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周日里睡个懒觉。因为他们的爸妈也会在周日里睡懒觉,因为他们没必要上班,并且,周六晚上会看电视熬到很晚。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在孩子很小时候,家里每个人就做到早起早睡,孩子心里可能也没有什么“睡懒觉”这个概念了吧。
当然,睡懒觉的人早起肯定是痛苦的。
同样的,早起早睡惯了的人,你如果叫他睡懒觉,他肯定会倍感不适。
从小家教比较严格,关于任何人的东西,都应该“从哪里拿,就放哪里”,操持整洁有序其实极其简单。当然,从小我们姐弟几个,各人的东西也都是整洁有序的。
于是,这一做法,我也告诉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她当时做的很好,每晚能够把自己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脚边,然后去睡。书桌上的书本杂物,她也会各归所位。
在我不在家里的时候,孩子可能也是如此吧。在我离家更久的时候,估计就一步步被她妈妈同化了——一个做事儿极其没有头绪的人。
谈到这个,我很痛心,此事甚小,关乎很大。直到现在,孩子成了我行我素的没头绪,尤其生活上面。我懂得了,塑造一个人比较容易,而改变一个人很难。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两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相左,孩子会无所适从,孩子也会游离期间,并理直气壮。
令我担忧的是,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终于被她的母亲灌输了这样的理念:今天不上学,睡个懒觉!!!
二、健身。
人都是在身体出现危险信号的时候,才会主动锻炼身体的。
从小到大,好多人都讲过健身的重要性。少年时期的我,也曾疯狂热衷于此。后来,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逐渐把它放弃了,总而言之应该是学业重要吧,健身上面很少有时间。
后来,就到了前几年。我先是慢步走,走了半年多,速度逐渐提高了。又是快步走,又走了半年,直到速度达到了竞走的标准。有一天,身不由己地跑起来。
我深知循序渐进的重要性。身体的荒废不是一天两天造就的,身体的启动,当然也需要循序渐进地由静止,逐渐回复到运动的状态。
在身体舒适的情况下,一点点增加跑步的速度,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再增加跑步距离。
直到现在,我认为,健身是每个人生命当中的头等大事儿。谁要是不服气,可以和我辩论。当然我也没这个时间奉陪。我曾对好多人建议过健身的重要性,因为,不论追逐功名利禄,还是有什么高远的理想,身体是第一位的。
一个人,不论他把身体当做欲望的工具也好,或者他或者就是为了自己更好,那么,也就是为了思想和身体了。既然如此,身体就在自己身边,为什么不去直截了当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做些简单的运动呢?!
实在不理解,大多人走着弯路却振振有词,提到健身,他们就会罗列出工作繁忙、事业重要、上夜班身不由己、得先赚钱、等孩子大些吧……
这类型借口,都是糊弄自己的方式。
纵然说到健身的重要性,谁都能啰嗦无数的方法,列举无数条重要性。
三、我向很多人推荐过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条行为规范。
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饮酒而误事。
缄默:不利于别人的话不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不讲,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谈。
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改变初衷。
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不间断。
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中庸: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清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事件。
寡欲: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平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
很多人都说懂,就是做不到。当我获悉世间还有这样的人时,我惊诧了。当我知道了富兰克林一生的成就,沉默了。直至如今,我连第一条都没能做到。
四、具体怎么做呢?
我的做法得益于彼得—德鲁克的反馈法。想成为什么样子,或者想做到什么事儿,那么就需要订立个清晰可见的目标,并且把它量化加上实现它的时间轴。
方法究竟是否适合,那就用得上反馈法了。
做一段儿,看看效果,根据结果而再做纠正。富兰克林的十三条自律,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当然因人而异。
那么,每一个人完全可以订立自己的N条行为规范,并且划分成小目标,假以时间,分步做到。根据身体的反馈,根据情绪的反馈,根据结果的反馈,再做休整。
类似于方案的纠偏,有时候偏左,有时候偏右,就逐步修正,最终是为了行为能够依据自律条款而逐步做成。成为你生活、工作的固有习惯。
五、道理和真理。
道理有无数条,真理只有一个。道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真理却一直潜在于万事万物当中。
道理是表象的,诸如:早起早睡、整洁有序、干净卫生、食不过饱、每天健身、每日思考、每日学习、不酗酒、不抽烟、每次只做一件事儿、今日事儿今日毕、沉着谦逊、真诚果断、待人热情、不浪费等等、等等。
真理是什么?不做玄乎的诠释。举个母亲的例子。在子女的养育当中,有那么一本教育子女法典吗?没有。当然也就没有如何做一个母亲的成千上万条规定。这里的规定,可以看做是做母亲的道理。
而真理呢,只有一个:我是他的母亲。于是,做母亲的怎么样去做,几乎每个母亲都是有无数条道理可言呢。
富兰克林的真理就是:我要成为一个有修养、对人有帮助、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道理呢?他列出了十三条,并且完全可以列出来很多。
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理就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实事求是?就是做事儿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
也就是根据事情的本质规律做事。节约是实事求是,“哪里拿放哪里”也是实事求是,身体需要锻炼,更是最基本的实事求是。
六、做不到的,就是不懂。
我直接搬用了王阳明的学说。不懂的就做不到,瞎猫碰上死老鼠的事儿,实属偶然。懂得的,一定就已经做到了!!!
做不到,能信誓旦旦地说“懂得”吗?既然懂得,懂得它的利与弊,懂得它的意义和步骤,懂得它的做法和结果,又为什么不去简单做到呢?
“生活中有什么道理你懂,但就是做不到”,说明就是不懂得。不懂,哪能得;得到,定是懂了。
比如关于跑步,即使我现在做得很舒服,已经成了几年的习惯了,要说是彻底的懂得,我还真不敢说呢。别看就是迈开腿跑步的事儿,其实奥妙无穷。
反倒是那些夸夸其谈的旁观者,他们肯定会轻描淡写了:那不很简单吗?穿好鞋,每天坚持跑就得了。
关于跑步,有人研究了一辈子,有人有大部头的专注,有人跑了一辈子,即使他们,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讲,他们很懂得怎样跑步呢。
作者阿尚青子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