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新课改的迅速更新的背景下,作为一位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我们老师要先有一桶水。因此我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今天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直击心灵的《语文主题学习》直播课后,不但让我收获满满,也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思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议题,一个是肖培东教老师讲的“自读课文怎么教”,另一个是王婷老师讲的“如何“问”出课堂的精彩”,这两个议题,让我深受启发。
记得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略读课的教学中,我不知不觉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读课教成了精读课,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是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是没能达到学习目标。为此很是苦恼,我也知道略读课,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自读自悟,于是我就让学生带着课文提示的三个问题默读课文,思考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但是学生只找出来了巴迪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却找不出为什么父母会有不一致的看法。然后我就让学生仔细的品读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而感受巴迪父母为什么对巴迪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学生特别依赖老师,就没有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最后又变成了以老师为主体,带着学生逐段逐句的品析语句,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给作者带来的影响。虽然两节课下来,字词句段都精雕细琢,讲解的很到位,表面上看学生都学会了这课的知识点,但是实际上学生还是没有懂得如何用方法去自读自悟这类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导致学生只会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如果你让他们读同一主题的不同篇文章,学生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自读课上成精读课就变成了语文教学的弊病。
通过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自读课文如何教”,我顿时恍然大悟,知道了如何处理自读课的教学。如果我再上自读课文,我要会先正确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进行组织教学,然后利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从单元教学角度去对自读课文做好科学定位,根据单元目标进行整合设计教学目标,最后再充分利用统编本教材当中的“阅读提示”、“自读旁批”以及课后设置的“思考探究”这些助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自主阅读活动的科学路径,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方法,从而学会用方法去自读课文。
反思之前的课堂,很多时候我都会不知不觉间,采取比较传统而乏味的“满堂问”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知道如何设置具有深度和广度而且又有趣的问题,因此学生听着听着就没有兴趣了,课堂的气氛就调动不起来,这样的课堂不但老师教的不轻松,而且学生学的也不轻松,往往就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性。比如在《冀中的地道战》的教学中,首先先问学生什么是地道战?接着问地道战产生的原因和作用?然后再接着问地道的结构及功能有哪些?最后再问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样满堂问下来,虽然面面俱到,看似课文的脉络清楚,层次分明,但是学生却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去寻找地道战的奥秘,而是被动的等其他同学或老师揭示谜底,导致课堂的效率低,没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通过听了王婷老师的“问”出课堂的精彩,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如果我再上《冀中的地道战》这篇文章,我会先给学生放一段地道战的精彩视频,再抛出一个问题:“看了这么精彩的地道战,同学们想知道地道为什么如此神奇吗?”然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地道“奇”在哪里?最后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说一说地道的神奇之处。比如从地道的构造、防御能力、联络方式、作用等多个角度出发畅谈感受,这样自然而然学生就能够用上前面课文学习过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进行阅读,从而就可以达到语文课堂实践性的目的。
为此,我要做好五年级下册教学的规划:一、教师要充分备好课。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类,掌握各部分知识的结构,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难点,对整个单元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并要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分类情况,备好学生在对不同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二、加强学生的积累。我们必须要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侧重于指导学生对积累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三、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比如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让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这次主题教学直播课的学习,我深有感悟,我觉得应该从教学的点点滴滴去关注学生,用心去体会学生的感受,选择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只有变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才能达到新的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要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的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给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