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位经常做的面,我们叫削尖尖。
北方农村蔬菜缺乏,就是想办法把主食吃出花样。削尖尖相比于揪片费劲一些,所以相对做的少。和的面要比揪片的硬,面硬揉的就费劲,擀起来也费劲,对于要做一大家子人饭的主妇来说是个力气活。相比揪片,削尖尖吃的就是一种绵和糊的感觉,土豆切得不在切成大疙瘩,而是条状,削尖尖放肉最合适不过,不适合放西红柿,西红柿发酸,放西红柿弄不出绵和糊的感觉,汤感利落些,要增加绿色也不适合放香菜,小葱是比较好的。擀面的时候要加很多面扑,擀的面也不能薄了,整张面擀成圆饼状然后再叠好切成长三角状,这就是尖尖的由来,然后捞起这些尖尖,抖一抖,把过多的面扑抖落,把面抖开,水开下锅,再开,一顿饭也就好了,上桌配上也切成条的咸菜疙瘩,面的甜和菜的咸,一家人也就吃好了。
揪片一年四季都适合吃,削尖尖比较适合冬天吃,绵绵糊糊的,热气氤阖,感觉暖。夏天比较适合吃的面就是长面,在凉水里过一下(我们叫做激)是三种做法里面最硬的。
进了夏天,菜样也多了。农家在种了主要的作物后,在小院里,或者田地里划出一小块种上西红柿,黄瓜、茴子白、西葫芦(我们叫懒葫)、茄子、玉米上还常常盘着豆角、青椒、辣椒等。
夏天天气热,母亲就启用了另一间房的灶,我们到了可以打下手的年纪,这边洗菜切菜,那边和面擀面。那时候我已经在外面上学了,相对见识了别人家做的菜,觉得人家就是精致,喜欢把茴子白切得细细的,茄子切的薄薄的,再切点西红柿,青椒,辣椒,红的、白的、绿的、深的(茄子)一锅炒,菜汤要多一点,方便浇面,菜炒好了,有堆堆的一小盆。菜出锅,添水煮面。锅是不洗的,因为菜里有西红柿,直接用这锅煮面出来面汤也好喝。面和的特别硬,软了就毁了,面不好下锅,容易糊。醒的时间也要长,面团光滑容易擀开,擀的时候面扑要尽量少撒,不然汤也是糊成一团。母亲把面切的细细的长长的,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感慨,说,你姥姥擀的面特别细。抖面扑下锅,提前准备好一大盆凉水,熟了捞进凉水盆,面条更利落,也适合夏天这天气。母亲把一盆面端过来,吆喝我们撩开布门帘,盛碗开吃。
我们叫的这长面,其实就是浇面。家里做不出什么分盘分碟的精致菜肴,不管有几样菜就是混炒一锅,菜虽然是混炒,但是就是好吃,西红柿的酸度,茄子的韧劲,茴子白的甜,还有淡淡的辣味,再配上面条的甜,每次吃,一家人都能比平时多吃些。那会也没什么节食养生,吃饭七分八分饱的概念,吃着香就可劲吃,直到撑不下,哪像现在,母亲血糖高,我们也到了这把年纪,新陈代谢不行了,喝凉水都长膘,谈什么敞开肚皮吃。岁月真是带走不少好东西。到现在,越是吃不上了,就越是想。想没什么风扇空调的家里,吃着饭一阵风微微吹过,带动薄薄的布门帘,凉丝丝的。
年轻的父母,年少的我们,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