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马上进入尾声了,手机仍在不停接收着广告和信息,这大数据的应用也真是了得。
今年的双十一过得满清净,没有剁手,晚上还看完了一本小书,说它小不过是因为篇幅短小精悍,不过内容可是深刻,堪比饕餮盛宴。它就是马尔克斯最喜欢的作家胡安.何塞.阿雷奥拉的《动物集》,马尔克斯原话是这样说的,“他是除我自己之外我最喜欢的作家。”
当我读完这本薄薄的却又寓意深刻,妙趣横生,令人脑洞大开,掩卷深思意犹未尽的但是是作者口述7天后完成的作品,我简直要佩服得五体投地。无数作家大概要不断修改几次甚至几十次的作品就这样从他的嘴里轻轻吐了出来,像呼吸一样自然的语言,带着幽默哲思批判发人深省,在最平常的具象里阐释出全新的观察与想象。
比如在他的眼里,鹿是迷人的,是可以飞翔的,“它们是绝佳的猎物,所有人都想捕捉到它,哪怕只是用眼睛。”;猫头鹰在把猎物吞下之前会先用意念消化一下;在愤怒地整个把旷野留给我们之前,动物们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攻击,却倒在了人类的冷箭中,然后被迫化身为畜养的家畜;然尔有种猴子拒绝进化成人类,甚至它们似乎在嘲讽人类的理性,“关于自己的命运,猴子们决定拒绝诱惑,反对成为人类。它们没有落入理性的活计中,而是留在了天堂里”,它是我们羞耻的一面镜子,我们在动物园里观察它们,可怜它们,它们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关于狮子和巨型猫科动物,为什么只有巨富的王子才有可能养狮子,为什么猫科动物我们只驯养了猫,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地驯养成功,毕竟猫是至今未被完全驯服的高冷动物。“我们没有驯养所有种类的猫科动物只是出于对它们的体积、利用率和喂养成本低考虑”,从人类实用性的理性的大脑出发,好像真的如此!人类是多么无趣的不懂浪漫的生物啊。
作者的每一个比喻都像是对宇宙法则有了新的解读和发现,我想我们读书也是如此。宇宙需要新的解释,认知需要更新,读书不断与更高级更有趣的灵魂相遇才是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不二法门。
作者的每个比喻既像是深思熟虑又像是老人的俏皮话,比如这句“印度水牛像极了孔子和老子,在我们面前无止境地咀嚼着某几条永恒真理的质朴草叶,它迫使我们一下子就接受了反刍类动物来自东方的观点。”真是耳目一新的解读啊,清新爽快,像夏天吃了冰激凌,绝不拖泥带水黏黏糊糊的。
平常看惯了动物园里的动物表演,并不会觉得那是对动物的一种不自然的引导,甚至戕害。关于海豹的描写极度引发了人的同情心“它们是肢体残废的狗、没有翅膀的鸽子。是橡胶做的沉重载压物,抻着艰难的步带游泳疾驰。”。而鹰的狂傲恢宏的高远被关进了铁笼阻止了它对天空的纯粹的欣赏,“这些忠于教条等级制度的猛禽从上到下都遵循着围笼中的礼仪。夜晚的栖木上,它们中的每一只逗严格依据地位高低来选择所占的位置。上面的大鸟,依次侵犯着下面的小鸟的尊严。”,特别像bbc采访王思聪时王公子说的,他们告诉你你是谁你就是谁。无奈?这就是生存的现实和窘境,人类生存的悲哀。这是自然法则在社会的投射吗?这些描写让人不自觉对应到人类社会中去。作者就是在这些微的细节中引领我们进入新的思考。
作者并不是一味在讽刺,除了对螳螂和鬣狗的贪婪无耻的刻画,多数动物都有自己存在的尊严,从中可以感受造物的恩宠和智慧。
“为口渴的人,骆驼在它布满山岩的体内保存着最后一条潮湿的矿脉;为孤独的人,柔软的、浑圆的、纤柔的大羊驼模仿着一位幻想中的女士的步态与优雅。”
熊“像它摇摇晃晃的脑袋一样,它的灵魂也在被奴役与起来造反之间摇摆”。这种特质区分在它的毛发,白色的就残忍嗜血,黑色的就亲切善良,幸运的是,熊在表达不同的精神状态时用的都是灰和棕的色调。森林里遇到熊,它在看见人时会立刻站起来,像是在观察和问候,如果是女人,那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熊对她们怀有源于先祖的敬意,这清楚地展示了它们原始男性的特质,我们曾跟它们一样有一个穴居的过往。女孩子喜欢熊似乎是来自母性的本能。
最有趣的是斑马,独一无二的、不肯驯服的斑马,我居然不知它是如此值得尊敬,当然每种动物都值得尊重,对于它们我们仍然一无所知。斑马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们仍在无限发展自己个体的差异,它们拒绝被复制,每条斑马纹都是独特的毫无重复的。它们受困于自己光亮的栅栏,活在由不被理解的自由所造的飞驰的牢笼里,它骄傲地宣扬着自己桀骜不驯的本性和原则。
王尔德说“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是件罕有的事,因为多数人只是来到这个世上走了一遭。”
人,至少可以努力活成斑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