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元制公司治理特征?代表性国家有哪些?简要分析其优劣势?
一元制:
代表国家:英美两国。特征:是在公司没有设置独立的监事会,业务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合二为一,也就是说董事会既是决策机构,也是监督机构,不仅具有业务执行职能,也具有监督业务执行的职能。
优点:
便于融资,可以激发投资者的热情,便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经理人压力产生动力;完善的法律体系保证股东利益
缺点:
决策、执行、监督职能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矛盾与冲突,往往使监督职能难以行使,所以这种模式对大众公司具有很大的缺陷;其次,公司股权的高分散性和高流动性,导致公司的资本结构缺乏稳定性,可能被兼并。
简述二元制公司治理特征?代表性国家有哪些?简要分析其优劣势?
二元制:
也称双轨制,即在股东大会之下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执行决策权和监督区。代表国家:德国、日本、韩国等。
优点:
董事会与监事会分职,股东会产生监事会,监事会产生董事会,监事会高于董事会具有较强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公司的有效运行;公司经理及整个公司的行为倾向于长期行为,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银行与企业相辅相成;相互持股的法人股权结构,有助于维系企业间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
缺点:
资本流动性差,内部封闭使外部力量难以对公司施加影响;银行主导致有可能会过分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
简述多元制公司治理特征?代表性国家有哪些?简要分析其优劣势?
多元制:
多元化的公司概念不是日本独有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它可能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
优点:
公司多元化可能是现代公司促进效率和公平的更加可行和普遍的方法。有利于对股东权利的稀释、对管理层地位的保护、共同决策以及公积金和多投票权股份的正当化。
缺点:
有可能会造成敌意收购,造成股东利益的损失。
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全球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3种
现有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中,约束机制失灵是导致公司治理失衡饿的通弊。因此从世界范围内看,各国正吸收各种治理模式之长,积极探索更加适合国情的制度方式
1.美英市场主导型
特点:
股权高度分散,以经营者控制为特征,高度依赖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
优点:
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
通过经理人市场、收购兼并市场促进企业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不足之处:
主要是股权的高流动性使得公司资本结构的稳定性较差;
股东追求短期回报的压力,造成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频繁的并购可能会影响经营者积极性的发挥
2.德日银行主导型
特点:
德国、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以债权为主、股权为辅,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解决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优点:
一 、德日模式通过银行参与使债权人和股东获得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使劳动者由单纯的被监督者成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重身份,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德国和日本的核心银行,作为公司的长期股东和债权人,抑制并购的频繁发生,有利于公司资本结构及经营者的稳定;
三、德日股权和债权相对集中,可以节约交易成本和融资成本。
不足之处:
由于缺乏像美英外部市场的压力,对公司的监控可能不到位,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德日的资本结构使银行与企业互相依存,形成利益共同体,比较容易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诱发泡沫经济。
3.东南亚家族主导型
优点:
一 、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引致的代理问题,有利于增强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速度;
二 、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对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有利。
不足之处:
一 、由于家族内部人控制,不利于 护其他小股东的利益;
二 、任人惟亲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也缺乏对家族以外的人力资 本的激励作用,可能增加经营风险,制约公司的长远发展
趋势:
1.从美国来看,机构投资者资金占企业份额不断增大,他们会更积极参与对公司的干预和管理,改变公司的经营战略和人事结构,保证新的战略迅速实施,公司绩效及时发挥,他们也更加偏好多样化的“关系投资”,强化与公司建立稳定的经济联系。
另一方面,董事会对经理人的约束逐渐加强,美国的企业制度开始从经理人资本主义转变为投资人资本主义。公司越来越重视与投资人的联系和沟通,以保持公司经营的透明度。
2.股东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加强
3.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加强。企业中董事会和主要委员在更早的阶段加入公司战略计划的制定,对公司兼并和其他重大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消极地认同。
4.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增强。随着科技的进步,公司经营透明度的提高,投资者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开始积极关注公司的治理,约束经理人的不当经营决策行为。
论述为什么投资决策可以和消费决策分离
此问即费雪分离定理(Fisher Separation Theorem)
由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提出,该定理指出在完美资本市场(PCM)中,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与消费决策可以相互分离,也即投资决策与其消费偏好无关。
这意味着,公司不用考虑不同股东/投资者的消费偏好,只要投资净现值(NPV)大于0的项目即可。至于消费偏好,股东可以通过运转良好的资本市场予以满足。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大型现代化公司存在的可能性,因此成为公司金融的奠基理论之一。
证明:
在同时存在项目选择和银行的情况下,挥霍者应该怎样决定其最优投资额和最优消费额
画图表示如下:
投资决策的两个等价标准是什么?
投资决策最普遍的一条标准是净现值原则。
在独立的投资项目中,定义项目未来收益的现价值减去最初投资费用为项目的净现值。这条原则指项目的净现值必须为正,才有进行投资的必要。
一个项目有正的净现值,是说它未来有风险的收益的现值超过了它的成本。现净值原则是一种特殊的成本收益检验。
第二个投资决策标准是内部收益率原则。
一个投资计划的内部收益率是指未来收益的现值恰好等于最初投资费用时的收益率。
这条原则规定应该选择那些内部收益率大于要求收益率的投资计划。
论述NPV法则的假设前提和适用性
1.NPV法假设每年实现的营业现金净流量,视作按设定的贴现率再进行投资,其投资收益不计入当期现金流量,且对所有的投资项目(现在或未来)来说再投资利率都是相同的。
2.NPV法假设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 都在年末发生。严格来讲,净现值应该是未来任何时点上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差,但这在实际中很难操作。故有此假设条件,即忽略期间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3.NPV法假设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项目本身是确定的,资本市场较为完善,投资部门能够按照资本成本或必要报酬率的成本筹到项目(现在或未来)所需要的全部资本。因此项目将按可预见的轨迹运行,从而能据此预测出项目经济寿命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再折现求得净现金值。事实上,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项目未必会按清晰可见的轨迹运行,从而使得现金流的预测失去依据,所以在企业所处环境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或项目本身的风险较大时,NPV法便会失去意义。
4.NPV法假设不存在通货膨胀因素。我国应用NPV法进行投资决策的习惯做法是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假设项目完全处在一个经济稳定,物价不变的宏观环境下。事实上,这种处理方式往往会与实际脱节。任何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通货膨胀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
5.NPV法假设所有的开发商都是风险厌恶者,当项目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时,开发投资的风险就越大,会采用较高的折现率来对冲和规避风险,NPV数值就越小。这与风险本身具有价值相违背,会导致项目的价值减少,财务估价与市场价值不一致,也可能会导致一些具有开发价值的项目被排除掉。
6.NPV法假设投资额都是自有资金,不用还本付息。尽管净现值法已经考虑了投资额的时间价值即考虑了投资额的利息,但并不考虑还本付息;而如果投资额是借贷资金,必然有还本付息问题,而还本付息的方式不同,必将影响到现金流量的变化,如再运用净现值法则会重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7.NPV法认为项目投资是可逆的,即在市场出现不利状况时,可将资产变现收回投资,而且在计算净现值的时候也可以不考虑撤出时造成的损失。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本投资具有不可逆性,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不存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变现的可能性。资产专有性是造成投资不可逆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政府法规或制度安排也会造成投资的不可逆性。
8.NPV法是以决策的刚性为前提的。假设项目一旦进行投资,所使用的决策方法是静态不变的,投资要么舍弃要么进行,不考虑未来的情况与预期的情形,并且认为项目投资决策不能延迟,且是一次性完成的。NPV法没有把投资者在外界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投资项目所做得调整考虑在内。而实际上,项目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当外部环境向项目的不利方向发生变化,就容易致使物业经营者必须改变经营策略,存在管理和经营柔性。企业无需采取刚性的实施或放弃策略,可以充分运用管理柔性分阶段投资于项目中,并选择在投资前景良好实施该项目;而且在实务中,投资者具有延迟投资的权利,当项目的预期收益发生重大变化时,投资者可以选择终止投资或延迟投资直至不良因素消失。延迟投资往往出于策略上的考虑,它使企业在投入资源之前有机会获得关于产品价格、成本和其他市场状况的新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延迟投资至少是可行的。只要某项投资存在可延迟性,则在面临外生风险(如市场价格、利率、汇率等风险)的情况下,企业就可能通过延迟现在的投资以期获得更多的收益。总的来说,NPV法假设在投资决策中,企业只是被动的接受和拒绝某项目,而不能针对具体市场环境能动地利用资产和机会做出灵活决策,也不能对投资项目的未来做出有效评估。因此,对那些诸如信息化投资这些通过提升组织内在能力创造未来有利投资机会的战略性项目而言并不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