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爆发的时代,各大媒体平台之中刮起了一股怀旧的风潮,大家尤其对八十年代报有极高的兴趣,凡是有关这一时代的视频和文章的流量都很高。为什么这么多的现代人对这样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这么感兴趣呢?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大家既然向往过去,显然是对现实的社会有一定的不满。在这个充满竞争和焦虑的时代中,大多数的人过的不是很好,努力拼博着,也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于是那个自己记忆中的或者家中老人口中常念叨的,亦或是电影、电视中的那个时代便日渐清晰了起来,再度走入了现代人的头脑之中。
八十年代贫富差距很小,大家都挣着差不多的工资,一个月几十块便可养活一家老小,生活简单但不焦虑。商品可供选择的也少,人们的物质需求也不强烈,房子、车子(指的是自行车)之类的东西能将就,就好,挣钱不是生活的惟一,除钱之外,每天还有很多可以想和做的事情。 那时候即使有些腐败的现象,但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克制的,特权还没有像瘟疫一样漫延开来。
人际关系也简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还在,邻居之间相处的和一家人一样,尤其是小孩,可以说是一块养大的,不是在这家吃,就是在那家吃。平时家门一般不锁,出远门都是把钥匙给邻家一扔,便扬长而去,放心的和兄弟姐妹一样。那时候的老人坐公交不逼着年轻人让坐,那时候的老人摔倒讹人,儿女和他自己会被人嘲笑死。那时候人们发生冲突后,不会因为互殴而不敢动手,也不会到派出所后各打五十大板,一定是无理取闹的处罚的严重。
那时候的孩子们还像个孩子,上树抓鸟,下河摸鱼,无“恶”不做。作业也是像征性地有一点儿,课余时间就是课余时间,周末就是周末,假期就是假期,纯纯的休息时间,不掺什么杂质。那时候的孩子皮实、淘气,在学校被老师打一顿,回家,家长会再打一顿,也没见几个抑郁、想不开的。那时候的孩子脸上是有笑容的。
社会是发展的,但越来越感觉生存不易,以前总是说我们在路上,现在已经在水中了,在路上,还可以歇一歇,甚至躺一会儿,而在水中,不挣扎就活不了了,所以都在挣扎着各种上岸所以那个我们经历过的那个年代就会再次回到我们的脑海中,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颗糖,在苦逼的生活偶尔也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