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就在继续细化我的期末复习,针对仅有的七八节课细致地安排,好让复习显得完美,感觉万无一失。
第一节上课就啪啪打脸,这节课计划背诵卷子中提取的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讲解两套卷子,任务比较满,但很自信:因为知识点全部是上周课堂上背诵过的内容,只是学生背混了,再强化一下,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两套卷子全部是针对上周复习的第三单元做的练习,考查也多是知识点,需要讲解得题目不多,一节课差不多了。
结果第一个班在提取知识点的背诵上就不过关了,但基础知识是最基础了,也不能一味地赶课,虽然心中火气顿生,还是在背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最终背诵了知识点,讲解了一套试题。
下课后认真反思了这个事儿,学生的掌握情况着实不同,自己带的班级学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奔跑”可能效果会更好。
之后,针对优秀的5班9班,知识点背会,两套卷子讲完;针对基础薄弱的3班6班,讲解一套卷子,并且不提取知识点,在卷子讲解过程中遇到知识点再背诵,这样分散知识点学生更容易掌握,并且留取十几分钟时间订正卷子,作业当堂完成,也解决了收不上来作业得情况。
几个班上下来,减少了学生达不到自己要求的焦躁,没有了交不上作业的无奈和抱怨,怎么看学生都是可爱的,这也许就是不是按照老师得安排中规中矩地完成任务,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因材施教,从而使不同类型的班级都会有所收获,有所得吧。
其实,我们在抱怨学生难带的时候,有时候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是自己要求太高了,从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也就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