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那么,我认为自己还算是个成熟的人。
记得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纷纷向父母、老师、哥哥姐姐、亲朋好友询问,求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说教师这个职业很吃香,选师范类专业吧;有的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选计算机专业吧;有的则说搞设计的很赚钱,选设计类的吧……听得多了,反而不会选了。
当时的我,没有请教其他任何人,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喜欢什么?想来想去,内心深处的声音告诉我:英语!于是,在填志愿表的时候,在“专业”这个栏目,我只写了“英语”。我父母也非常开明,他们尊重我的选择,没再多说什么。他们只有一条要求:既然你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
在这一年多的大学生活里,我敢拍着胸脯说:“我没有蹉跎过一天!”我把学习作为大学生活最主要的任务。除了宿舍,我呆得最久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每天我都会尽可能把当天老师上课所讲的重难点好好消化,避免所谓的拖延症。
如今大二了,不像大一那时有统一组织早读晚修。但是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所以每天早晨,我几乎都是宿舍中起得最早的一个,坚持去早读,风雨无阻。每晚,我都在图书馆学习到闭馆时间才离开。我对自己说:要把这习惯坚持下去直到大四毕业。
我一直在探索中学习。比起大一,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对于本专业的各门课程,我更清楚该如何去学,也明白了在英语中,听说读写是一体的,不可分割。同时也意识到想学好英语,只有多读多说多听多写,别无他法。“学习”这件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学语言更是如此。
我也一直在快乐中学习。在阅读时,每当遇到关键的词汇,而自己又不认识时,我一定会去查字典,然后把它记住;在做习题时,每当遇到涉及相关语法的题目,而自己又没掌握时,我一定会去找语法书,哪怕再繁琐,我都会试图把它弄懂。日积月累,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了,语法提高了。这种快乐是无法言喻的。体验到快感后,又会促使自己继续深究下去,如此良性循环,就把自己的信心给激发出来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信心不是每天对自己说几句“我能行”,“我可以”,“我是最棒的”就有的,而是来自于自己的真才实学,底气足了,信心自然就有了。
可能你会说:整天学习,你的生活未免也太枯燥了吧。可我不这么想,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节奏,每天都很有规律,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我会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小徐,说他自从来到广州这个大城市学习以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把英语学好。他觉得学好了英语,就多了一门技能,就业时选择的机会也会更多,还可以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是啊,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会说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通过英语,你可以和外国人交流,从他们口中了解新鲜事物;你可以阅读英文书籍,从而了解外国文化,正如罗马皇帝查理曼所言:“学会第二种语言,就拥有了第二个灵魂。”
后来,小徐在一次乘坐地铁时无意中发现一张有关英语培训机构的海报,在基本了解其机构后,他决定要去报名参加培训。他跟父母说了这件事,没想到竟遭到了强烈反对,理由是能把本专业学好就不错了。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机构的老师帮忙劝说,老师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最终说服了父母。
这个培训机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学生哪个时间要来上课,时间是自己自由安排的。小徐深知此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只要他一有空,就会去机构上课,绝不让自己有任何懈怠的理由。甚至,今年暑假他都没回家,选择留在广州学英语。
我好奇地问:“现在大家都回家过暑假了,你却要去学习,不会有恋家或某些消极情绪吗?”他坚定地说:“不会。我挺喜欢呆在广州学习的,这样的话我就更靠近我的目标。虽然回家父母会很照顾我,但我没有什么进步,心里反而会不舒服。
小徐当初毅然选择去英语机构参加培训,到后来的踏踏实实认真学习,这就是做到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既然做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就只顾风雨兼程。
杨绛先生说:“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一个成熟的人会直面自己的选择并义无反顾地负责到底,而不是一遇到拦路虎就停止前进的步伐甚至当缩头乌龟逃避责任。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t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