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六年级的班主任陈老师在班级微信群发消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次考试英语第一名,数学第二名,语文第三名,可喜可贺!”
这个名次是期末考试在全镇的排名。家长们纷纷在群里留言:“陈老师辛苦了!”我也开玩笑地说:“翟老师也辛苦!”然后陈老师又发了一条:“我对大家的数学成绩非常满意,没有白费这一周的加班。”
陈老师教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兼班主任,每天兢兢业业,早上提前半小时到班,最近中午更是连家都不回。学校没有食堂,陈老师就自己带面条什么的,中午只吃最简单的汤面条。她说,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讲题,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六年级这个班的孩子们特别规矩,就是老师一天不在也不会有一丁点儿的纪律问题。可缺点就是不太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倒能背得差不多。所以陈老师所说的“加班”都用来练数学讲数学了,甚至好多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
有人说这个班的学生笨,我是不太赞成用“笨”这个字的。我觉得大脑是越用越灵的,尤其是记忆力、理解力通过训练完全是可以提高的,关键是必须有意识地去训练提高。
刚开始接到这个班时,我觉得很省事——作业按时交(即便有完不成的,课代表总能让他补完,不需要老师插手),上课纪律好。可是一做题就全乱套了。
学完一个单元做练习册时,就出现问题了,当然老师不细看是看不出来的。那就是:作业完成是完成了,但谁能保证正确呢?然后讲解习题的时候就又有了新的发现:对是做对了,到底为什么呢?根本讲不出来。
于是,我就经常讲英语中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之类的,并且要求学生记。说实在话,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因为我一直教初中,初中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小学英语的要求肯定是要低一些,但是考的题是一样的。除此之外,在讲解练习册时,我喜欢挑学生讲。要求学生先说答案,再说理由。这样讲题速度非常慢,讲完一个单元常常需要三四节课。另外一点,我觉得小学英语学好了,学生就会喜欢英语并且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有信心,这个基础对他们上初中是非常有利的。
就在我觉得学生已经按照我的要求应该学得小有所成的时候,那已经是期中考试之后了!班上一个很优秀的男生王志豪,平时各科成绩不错,是为数不多的“聪明”学生之一,竟然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说:“我是蒙的。”看,多么诚实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不能批评,要不以后谁还实话实说?
这道题考查的是be good at这个短语,在第四单元出现,而这是第四单元的练习册!也就是说,这个短语刚学过。看来学生掌握得还不够好,我又一次写到黑板上并且让学生造句,希望他们可以更容易地掌握。
后面又一次考查这个短语时,考查形式有所变化:刚才是选择题,现在让填介词at。我又一次叫王志豪来回答,谁知道他又说不出来。黑板上的板书还没擦呢!于是再读再强调。
就这样,学得慢我们就慢点学,总有学会的时候!
期末考试有15个同学考了90分以上(全班一共29人),在城里,这个成绩不算好,可是在农村的小学,平均分排在全镇第一,他们已经很惊喜了!这不正说明“付出总有回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