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松谈判36计之第四计:时空转换。
在思考该引入什么样的变量时,你可以考虑一下怎么能在时间上做点文章。时间是一个好朋友,很多在当下无解的问题,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关于这一计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有一次作者坐飞机从深圳前往约翰内斯堡,他选的是后排靠窗的位置,希望飞行途中可以靠着窗户睡个好觉。有一位年纪较长的大姐坐在他同排靠走道的座位上。当时是半夜,飞机还没起飞作者就已经睡着了。过了一会儿,他感到有东西在碰他的腿,睁眼一看,原来是那位大姐直接横卧在座椅上,而且把脚搭到了作者的座位这里,还压住了他的电脑,作者心里的火立马就上来了。作者拍醒了这位大姐,她其实也还没有睡着。作者正准备义正词严地跟她讨论“领地”和“礼貌”的问题,突然用余光一瞥,发现后排还有空座。于是,作者忍住马上就要爆发的怒火,跟这位大姐说了下面这段话:“大姐您是要睡觉吗?我看后面还有空位,要不这样,我去那边先坐一会儿,这样你能躺平,睡得更舒服,过6小时咱俩换一下,你看这样可以吗?”最终我们俩各自很舒服地睡了6小时。
用时间换空间时,有一个小细节可以注意一下:作者没有要求大姐立刻起身换到后面去,而是让她做出6小时后的承诺。
我的启发与运用: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时,往往不愿意“立刻”就纠正,因为人好面子,不会轻易承认自己有错。因此如果你想让他人接受某些改变,那么比起让他立刻就改,不如把改变放到未来某个阶段,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还要注意的是,在把现在的问题放到时间轴上去解决时,双方探讨的东西要特别具体和落地,不然容易变成“画大饼”,很可能虽然获得了对方的同意却无法落实。
这用时间换空间的方法让我想起与Emily分房间睡,期间给她选她喜欢的床单,买可以搭床上独立睡的小帐篷,有时她会让娃娃陪她睡,还有时她突发奇想睡书桌底下……总之在分房期间她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在这过程中她慢慢就不粘我了,还主动提出想在开学后分房睡。
另外我还给她洗脑,告诉她:能够独立睡觉意味着你长大了,还有话语权,以后爸比妈咪没有你的允许是不可以进房间,同样,你进爸比妈咪房间也要敲门,允许后才能进。别看孩子小,她也希望自己有话语权,有决定权。
PS:去年分房睡了一段时间,结果回国期间到了新环境又不愿分开,再回阿根廷我们又开始分房睡觉计划,目前一切都在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