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赞扬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过程中各条战线的努力,指出全国上下通过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成为了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7年的砥砺前行,铸就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给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下的世界带来了一丝明亮的曙光。从“少时凌云志”的少年冠军苏翊鸣,到“老骥当伏枥”的四朝元老齐广璞,从热情好客的志愿者“粉衣小哥”孙泽宇,到知重负重的下水道养护工王泽伟,本届奥运会背后无数运动员、建设者、志愿者等群体的智慧和汗水熠熠生辉,映照着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崇高品质,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顺利召开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再一次为各国所铭记。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展现了奥林匹克的拼搏精神,也讲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事业,党员干部当以冬奥折射出的宏图大业为奋进方向,植理想信念,立鸿鹄之志,炼坚毅之力,在新的起跑线上不忘初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着眼冬奥产业,感受“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的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冰天雪地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通过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一些北方的小村庄,迎着冬奥会的春风,村里增添了与冬奥有关的娱乐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追冷”。这些老景点攒足了人气,外乡游客络绎不绝,村里人的生活也由“猫冬”变“忙冬”。端起了“冰碗”,吃起了“冰雪饭”,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冬奥遗产成果丰硕,“冰丝带”、“雪飞天”、“雪游龙”、“雪如意”等冬奥场馆也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拥有了充足的场地基础。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开启了中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党员干部身处这个这个时代,负产业振兴干事创业之使命,当立“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之勇气,以开路先锋之姿攻坚克难,不断为各项产业赢得发展机遇和优势。
聆听冬奥之声,体会“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均衡”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偏远山区更是如此。本届冬奥会上,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用希腊语唱响了《奥林匹克颂》,天籁之音让全世界为之惊艳。这是邓小岚同志生前辛勤耕耘18年,用全身心力投入到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的儿童音乐教育当中的成果,老人的心血让大山里的孩子看到了大山外面精彩的世界,让教育公平四个字生动体现在北京冬奥现场。3月21日,邓小岚同志因突发脑血栓医治无效,在北京天坛医院离世,享年79岁。老人在人生发出最耀眼的光的时候离去,但她走的安详宁静,照亮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教育的征途,党员干部也要像一盏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路。伴随着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孩子们所唱起的《马兰童谣》,老人为教育奉献半生的精神将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品味冬奥细节,践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北京冬奥会从申办伊始,始终贯彻落实绿色办奥理念。从赛事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到奥运主火炬“星星之火”的创新,从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场馆首钢大跳台,到交通用车80%以上为新能源车辆,种种细节都彰显出绿色是北京冬奥的风向标和导航仪。把绿色作为底色,办奥才更有亮色。绿色生态理念从新中国成立后就贯穿华夏大地建设和中华儿女成长,新中国70年多来持续不懈地生态发展的伟大征程进展显著。如今,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已刻入普罗大众内心,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特性,党员干部更应矢志不渝践行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内心、付诸行动,让祖国山河空气常新、绿水长流、青山常在。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北京冬奥折射中国事业,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干好各项事业,将民族复兴的“拼图碎片”一一收集,让它们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千里江山图”。
平远热柘 林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