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博取虚声空名,谋求个人私利,就会导致政绩观出现偏差。个人私心代替了为公之心,那么两眼就会漠视群众疾苦,只盯领导喜好,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来吸引眼球。这些工作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形象工程秀花架子又怎能得到百姓的信服。要想取得实效,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武装,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心中装着百姓,才能变官僚主义为公仆意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想获得人民的拥护,必须心怀百姓,时刻以百姓为先。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思想和旧社会衙门作风的反映。那些官僚主义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的心中没有人民,没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会漠视群众疾苦,庸政懒政、推诿扯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生冷硬推、吃拿卡要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官僚主义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官员心中以百姓为先,才会明白,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造福百姓,摒弃“官老爷”思想。扛起工作职责,真抓实干,才会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只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干,只要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改;就要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胸襟,既做立竿见影、能出成绩的“显绩”,更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
就基层党员干部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乡民服务、为镇民服务、为基层服务。基层干部的政绩观就必须定位在建设乡镇、发展乡镇、增进基层人民群众民生福祉上。要立足现有岗位平台,扎实工作、主动作为、无私奉献,工作中要“拉好车,看好路”,吃得苦、耐得劳,作风上思想上要经得起考验,生活上要耐得住寂寞,全心全意为乡民、镇民服务。基层党员干部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的“脸面”,更是党和国家的“形象窗口”,同时也是党和国家了解人民群众民生状况的“眼睛”,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牢记和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必须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必须要着力反映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从长远出发,从大局出发,必须做到严于律己、善于谋事、心系群众,真正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办实,也必须反思在日常工作中是否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否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事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在实际工作中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