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自我的道路上,我们必定要披荆斩棘,跨过“自我厌恶”的沼泽,越过“自我认知”的泥泞,最后来到“接受自我”的彼岸。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可能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却因为心中那一丝丝对未来对自己的期盼,一次又一次地咬紧牙。
路中你我都曾狼狈趑趄,忽然困顿又忽然开朗。但无论如何,这些好坏都是我们自己,都应该被认同。或许只有这样接受了每一个自己,才能称为真正的长大。
今天推荐的三本书都是自传体小说,尽管有些改编,但都能从中读出作者强烈的自我感。
毛姆叔叔的巅峰作品,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如何打破人生的枷锁,最终获得精神自由的故事。菲利普的人物形象与毛姆本人如出一辙,父母双亡,腿疾,寄养在亲戚家。因为口吃,个头矮小而遭受欺负,从而对他人缺乏信任,也缺少安全感。
带着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缺陷,菲利普在人生的道路上追寻着自由,以打破这些“枷锁。”但是难得的是,在接连不断的困境中,他总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人生买账。他不断否定自己,剖析自己。
我认为这种“尽管世界待我如此薄情,但我从未放弃生活”的精神,是生活在现世中每个强大的人,都该具备的能力。
最后他终于发现,自己不断追寻的所谓的人生的意义,就是“枷锁”。每段人生都有自己的格局,就像菲利普在经历了“枷锁”带来的痛苦,亲眼目睹了自身的“枷锁”,并且取下它,才知道人生的意义就是一个经历-否定—看清-理解的过程。
这是一本读完后会让人醍醐灌顶的书。
即使知道前路漫漫且艰辛,但无谓结果如何,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人来到世间一场必须经历的成长。
三岛由纪夫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23岁。
这个矮小的男人在书中化作“平冈公威”,通过丰富的内心描写,探索自我,冷静地剖析自我,并且坦诚地面对了内心最深处的本我,毫不掩饰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青春期性心理。
看似疯疯癫癫的话语背后,他有着比谁都理智的冷酷。所以才有了那句被多次引用的“也许是天生软弱的缘故,我对所有的喜悦都掺杂着不详的预感。”
从自卑到自负,继而升华为认同自我的不足,我认为这期间所需要的勇气,大概就是成长所需要的勇气。
众所周知,三岛由纪夫的原名就叫平冈公威,并且他本人也在多年的书信中承认了此事。所以此书被当作他的自传体小说,也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这是一本及其消极的作品,可能会让读过的人倍感压抑,但又是一本能让人产生无限共鸣的作品,像是终于找到了那个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烂”自己。
作为太宰治的遗作,主人公叶藏的经历简直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而他所经历的一切,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生活于世所遭遇的苦难。在这数不尽的苦难中,有些人选择了用苟且去逃避死亡,有些人选择了用死亡去逃避苟且。每一种选择都需要相应的勇气与代价。
在丧失作为人的资格后,叶藏选择了死亡,太宰治也选择了死亡。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脑海里那个懦弱又聪明的叶藏与自己反复重合。但即便如此相似,我想除了苟且与死亡外,活着并且在苦难中坚持才是最需要勇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