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依然喜欢靠窗的位置。高中时,总是和同桌抢着窗边的位置,大学时期,一个人选择少人的角落靠窗的桌子,出行时,汽车,火车,飞机总盼望坐到心仪的窗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是喜欢同样的位置,这仿佛成为了一种习惯。靠着窗,看着那不甚明朗的天,欢脱的洁白的云,不甚熟悉的树和偶尔掠过天边的鸟,思绪随处飘飞,仿佛那个时刻便已十分的美好。那块小小的玻璃窗外,看见了不一样的景色,遇见了不一样的人,拥有了不一样的心情。
高中的记忆时常掠过脑海。依旧是窗边,每次换座位时总会和同桌抢那绝好的位置 ,而她总是圆我的愿。在那片落有灰尘的玻璃的外边藏着许多我们独有的小秘密。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门前那棵树总会在风中摆弄着她的风姿,偶尔落得几片叶。树下的那些学妹们在那本薄薄的书本后面,不时露出羞涩的脸庞,和旁边的朋友悄声讨论着隔壁教室门前的某个人,而玻璃里面的我们都猜的到。偶尔几只小狗来我们教室门前闲游,有时三只小狗统一姿势平躺在教室门口的那片地上,引得三个班的同学前去观看。上课铃响,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迈着稳健的步伐从教学楼的拐角处晃了过来,那隔壁班矮矮胖胖的班主任在门口稳稳的守候着那些常客,在前门视线所及的杨树下手舞足蹈的训斥着,从窗户里瞥出去,我和同桌两人偷偷的笑着。那时最幸福的事,便是抢到靠窗的位置,靠窗便有了随时随地遇见身影的绝妙机会,于是每次换座位,同桌都让了步,默默允许了我的小心愿。那时最美好的,莫过于看到从窗口里掠过的心上人的身影的瞬间,下课时,不时的望向窗外,总期盼在人群中看到那个身影的出现,如同等待一次甜蜜的约会,而只要人群中闪现出他的身影,从窗户中便能一眼看见,这可能是恋爱中的人儿才有的超能力。于是,窗口隐藏着我们年少时小小的心事,也记录着我们那青涩青春里的隐秘爱恋。
高中的窗外经常看到的是熟悉的人和纯粹的感情,慢慢的窗外没有了人,人都走在了脚下,那些小狗也没了,那些女孩不见了,隔壁的那些人也走远了,看到的就只有高楼了。
大学时,因为不和专业其他人同宿舍,所以常是一人独行,一人独坐角落的窗边。教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着,自己却已经在窗外西安的雾霾里飘着。从教学八楼的窗外放眼望去,看不到了人,看不到了路,及目的只是一排排相依而立的楼,教学楼,家属楼,办公楼。他们相对而立又相互注视,一天一天一年又一年。它们更像一对对年老的夫妻默默注视却又相依而立。人在他们的脚下匆匆走过,即便来来往往的情侣相拥相依,他们仍让微笑而默默对立,时间让他们身上的尘埃越积越厚,身下的人换了一对又一对,而他们只是伫立来应对这人事和时间的变化。夜晚的窗外月如霜,青青子衿又在何方,空对冷裘诉衷肠,情归何处是故乡?
大学时的窗外再也看不见了熟悉的面孔,纯粹的感情和厚实的大地,于是独自叹息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我也像那看不到大地的窗外风景一般,轻飘飘的迷散在城市的雾霾里。
大四最后的一个月里,住院躺在了靠窗的病床上,每天看到的只有那窗纱外的一角高楼和一片蓝天。虽然是夏天,但病房里只是潮湿,仿佛可以闻到那透过玻璃传过来的病房的气息,闻到楼道里那咳嗽到快要窒息的老头的气息,摸到那坐着轮椅,面色苍白,叹息着的满脸皱纹的老人。窗户上的那层纱似乎隔绝了盛夏时那青葱的绿意和太阳的暖意。于是窗子里只剩下“穆夜凉风梦微熏,歌罢人去空忆君。时醒时梦人换面,忽醒惊觉空相恋。愿去病苦仍爱物,莫凭苦情惹世人!哀怒苦痛终有尽,仅将心事赠星辰。”这样的苦涩句子,和无法向人诉说的心情。一日高烧不退,因为父亲在国外打工,家中就只剩瘦小的母亲。听闻我突然发烧,母亲农忙时节抛下打了半场的麦子,从家中匆忙赶来。朦胧中只感到额头上的毛巾换了又换,半夜醒来时,只看到一个瘦弱的背影拿着一个苍蝇拍在昏暗的病房里追着打蚊子,一晃一跳的背影在不甚明亮的灯光里跳跃着,我转了个身,没让她看见那滴在枕头上的泪水。
长大,以为窗外的熟悉的人,纯粹的感情都消失了,不断的想要从外界得到安慰,急切的想要看到窗外更美丽,更绚烂的风景,却忘记了窗里面依然有人在为你守候,为你付出,默默地看着你不断远去的背影,只能说声“小心点,慢些走”。一觉睡醒,发现窗外除了高楼还有一抹绿意,伸出手,仍然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和风的气息。
如今,身为92年的我,已经步入所谓的中年时期,工作之余,抬头便是一扇窗。窗外是一座山,随着四季变幻着样子的一座小山。它阻挡了我的视线,却吸引着我不断的翻越山丘,去看山的尽头到底是何物。于是我有机会便走出小县城,不断的体验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木舟的窗外之景,去感受琼瑶剧中大明湖畔夏雨荷的浪漫,去看那青岛的蔚蓝大海,去呼吸青海那高海拔的稀薄氧气,去云南体会那风花雪月的浪漫邂逅,去重庆火炉享受那辣翻味蕾的九宫格火锅。
古人云 “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我曰“非也,由内窥外,是为聪,由外归内,是为明。”今人常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带着诗意的心将去看窗外的大千世界,又将美景和诗带回到窗里的生活里,这便是中年时期的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