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一个人在楼区散步。
好久没这么漫无目的地走了,因为总控制不住向前奔。生命似乎是一段一段的,过了一段平静期,就是一段躁动期,循环往复。我知道,从平静到躁动,固然有形势变化引起的波澜,但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做到心的如如不动。
物质、情感、名利的欲望的确在渐渐散去,但仍放不下试图对人生进行控制的欲望,达不到承认现实、爱咋咋地的境界,实现不了因此而来的内心宁静。或许这是人性中更深层次的需求吧。
其实道理谁都懂,但做到实在太难。人远不是认识到就能做到的纯理性动物。
我们知道,外部环境总在变化,而且常常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变化,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但人就是不愿意谦虚地接受变化,总是想着通过努力改变处境以应对变化,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而且甚至还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年轻需要奋斗的时候。但我们常常忽视主动地通过调整自己内在的心态来适应外部变化的尝试,所谓“顺其自然”,这其实是一种更轻松、简单、讨巧的处世方式,尤其是对年纪已经一大把的人。
这些感慨的产生,来自散步时给老父亲打的电话。母亲去世后,父亲与邻村一位阿姨结伴共度晚年,两人都是80左右岁数的老人,7年来互助独居、和谐恩爱、其乐融融。但一年来,阿姨的身体越来越差,父亲82岁又开始学做饭,照顾阿姨,身体上我们倒还放心,但怕他精神上承受不了。今天打电话,他也的确有些没精打采,但比我们担忧的要豁达得多。父亲说:“我就告诉自己别上火,上火有什么用呢?我什么准备都做好了。”我听得出,老人家不是说说的,而是真的做好各种准备,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我试图想象80岁后对人生该是怎样一种总结。洒脱?无望?是不是还会觉得有点无聊?世界、人生不过就是这么回事:人生欲望,为之喜悦也因之痛苦,最终都被岁月磨平了;世事跌宕,就随它跌宕吧,波峰与谷底,又有多大区别?况且,已经80多岁,没有能力挣扎了,更何谈控制?看来也只能爱咋地咋地了。人生至此,反倒没什么可以挂碍和忧虑的了,是境界?还是无奈?
这或许就是父亲此时的心理状态和人生况味:爱咋地咋地吧,还能咋地?
放下电话,望望天,看看地,我不知道是该牵挂还是得解脱,对父亲,也对人生,忽然感受到当下一切的美好。一整天都乌云满天,但刚才夕阳忽然探出头来,惹得大地一片金红,随即它又隐没在地平线下。而且,乌云有什么不好?它驱走沉闷的酷热,带来久旱的甘霖。好与不好、悲与喜、得与失,到底又有多大的不同?大可以随着世界和岁月的波浪悠悠荡荡,起起落落自自然然,又像坐过山车,放松下来才更刺激和享受。
岁月给人上了一节大课,人们最终将认识到这样的道理。但这又似乎不是最终极的,最终极的,或者应是母亲病重时的那一声轻叹:“就像做了一场大梦啊。”
我们一生,不断聆听世界与岁月(时空)的教诲,它有时严厉,有时温柔;它一言不发,但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没有岁月的磨砺,没有对生活缴械投降的“境界”,哪来80后老父亲那样的淡泊与轻安?你自己弄吧,I服了YOU。
人生像一杯浑浊的水,在岁月中沉淀,不管是混杂着黄金还是泥沙,都是薄薄的一小层杂质在杯底,上面则是一大段清澈的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