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文:大自然的规律,遵循的是减少多余的去补给不够的.人的处世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已经不够的去奉献给有余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注释】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所以,有道者,奉有余而补不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图片发自简书App
《道德经》中相关的原文是:“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一些.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所以,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
道的创造总是利于万物,而不是去伤害它们.开悟的道者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去与人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