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听到最多的话:"这个活动好有意义。"、"这本书没什么意义"、"你做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什么?你要传达给家长的意义是什么?"……
我很抓狂。
听绘本馆馆长给一个4岁新会员的妈妈解读一本书时,中间说到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每本书里的前一页,一定会有一个人物或者东西是链接下一页的。而妈妈焕然大悟的样子,让我很震惊。几岁的娃读图能力都是最佳的。根本无需大人指出,作为大人要的读书意义又到底是什么?
曾听听一位爸爸说过:"孩子要多看有意义的书,只是有趣的书,就不用看了"。他是一位好父亲,否则他不会每周去图书馆给孩子背绘本回家。
我用原版《谁的幸运日》给孩子们讲了故事后,被提问:"你说的是什么故事?有什么意义?没听懂。"我简直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就只是因为结局小猪自动送上那些食肉动物的家门,而最终目的,骗吃骗喝。不符合大人眼中的价值观吗?
朋友带着音乐律动故事进幼儿园,结果也被提意见: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虽然孩子开心,但对孩子的协调能力没有帮助。
现在的孩子有多幸福,就又有多不幸福。学龄前本该充分玩耍,努力认识自己,构建自我的时候,本应该在大自然中自由玩耍,建立与自然,社会链接的时候。他们都在上各类兴趣班,各类学习班。而真正又有多少机构敢说:"我们的一切都是从孩子的发展规律出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要对父母有交待,因为父母有要求。
你带孩子做亲子阅读,因为阅读习惯要培养,因为阅读好的孩子学习好,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书中自有黄金屋"。而你偏偏忘了,只有在阅读中感觉到快乐,他们才会愿意去读;只有父母真心实意的耐心陪伴,他们才会说:"我爱看书。"
你带着孩子在舞蹈班,画画班,英语班,跆拳道馆……之间不停穿梭,你认为孩子需要特长,需要培养兴趣,需要从小努力,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而做为大人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去想过,什么才是对学龄前儿童最有意义的事情?
1.运动
2.性格: “大能力”就是比一般能力 “大” 的能力。信念,动机,努力,责任,诚实,毅力,关怀,团队合作,常识,解决问题。
3.习惯
4.游戏
从小需要培养的能力:
1.观察能力
2.自理能力
3.社交能力
4.阅读理解能力
4.情绪控制力
5.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专注力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7岁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构建期。他们在和同伴的玩耍中,在大自然的疯跑中,在倒腾小动物,小蚂蚁中,在各种"探险"中发展了运动能力,观察能力,社交能力,独自解决问题能力。这些看似无意义的活动,却是学龄前孩子最需要的。人生是长跑,保持体力,才有可能在最后胜出。学龄前的孩子,就像是一颗小种子,你丢掉手机的耐心陪伴,你将他抱在怀里的亲子阅读,你放手让他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你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这些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当下也有老师这样解读:
对孩子发展最有帮助的,
恰恰是我们生活当中那些一花一木,
一桌一凳、一食一蔬,
但凡信手拈来的,往往是最恰当的。
宫西达也说:“对孩子的教育,有些效果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比如算术语文考试得了100分。很多日本的父母也是看不到远处的东西,只能看见这些。绘本不会给你这些短期可以看到效果的东西,但是绘本会传递给你令你内心很感动的东西……育儿的过程是短暂的,孩子的成长是一瞬间的事,要把视线从攀比转移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8
赏
大猫老师主持人23″
4
赏
大猫老师主持人10″
5
赏
大猫老师主持人17″
5
赏
大猫老师主持人27″
7
赏
大猫老师主持人
邮箱:damaojlb@163.com
7
直播结束
听完课后有什么感想,点击此处去评价?我要评价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