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宇清养正
站桩是什么
站桩这项古老的运动,具体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查考。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篇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的记载。
1974年,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柳湾的村民在引水灌溉农田时挖出一个彩色陶器古壶的文物。经专家考证后认定,该壶面上绘画的人,两眼微闭,嘴唇微张,双手置于膨胀的下腹部,两脚左右分开,以腰部之重心微微下移的姿势立着,颇似现今的养生桩。
后有专家学者根据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200年—2000年)推断,该全身裸体人像彩陶壶比较准确的制作年代在约公元前2300-2050年。这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不谋而合,起码可以判断属于同一时期。这说明早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运用“站桩”的方式养生健身了。
后来,站桩更成为佛道两家修炼内容之一,也在中国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武术的筑基功法,在历代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推崇。
少林武术和一些南派拳种将马步桩作为一种基础性训练,所谓“未习拳,先蹲三年桩”。在内家拳中,形意拳的桩功中有无极桩、三体式、浑圆桩、降龙桩、伏虎桩、蹲猴桩等等,更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说,将站桩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我在2004年拜入宋氏形意拳门下,就是从练习无极桩和松静桩开始的。除了桩法,当时师父只教了劈拳和崩拳。师父讲,你就多站站桩,站烦了,比划两下拳就可以了。我刚开始觉得站桩枯燥,所以站得断断续续。后来真正坚持了下来,身体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才明白当年师父这么讲的深意——那就是开始练拳,要把大部分精力和功夫用在站桩上,“欲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入门先站三年桩”。
百姓喜欢的中国功夫拳术界有句谚语,叫“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意思是,要想把“一招一式”的拳家精髓表达出来,身体中必须要有一股“内劲”,这股“内劲”是靠什么练就出来呢?只有通过站桩的“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才能修炼出来。可见站桩作为充实身体“内劲”的重要基本功。
那站桩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站,就是站立,说明身体是站着,而非蹲着、坐着、躺着或其他姿势;桩,就是身体下部犹如埋在土里的桩子一样稳固扎实,要有生根之感。各种道医绝技都在这里,你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头顶天,脚踏地,身体先有了根,体内的气才会自动地慢慢回归原位,该上升的上升,该下降的下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着排泄通道排出。时间一长,身体就恢复到上虚下实的状态。站桩既能保养心神,又能锻炼形骸;既能健强脑力,又能增长体力。
站桩,还有一种说法,是基于古人的“天地宇宙观”来讲的,古人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天上有金木水火土星五行星,人体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一年有十二个月,人体有十二正经;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人体脊柱有二十四节;天地有阴阳,人体有任督二脉。说我们的身体就是“桩”,因为和天地断了链接,就像一颗大树砍掉了树根、斩掉了树冠之后中间的桩子。人体的法则遵循天地的法则。天地之间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体之内也应该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之内上虚下实天地之间也应该上虚下实。如果下面的地虚了,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那么,上面的天就变实了,沙尘暴会笼罩天空。那么如何来改善这一状况呢?国家的政策是植树造林,让下面先实起来,下面实了,上面自然就虚了。而站桩的过程,就是重新与天地链接,向下扎根,要让上焦的心肺之气降下来,先要让下面的肝肾之气充实起来,重新焕发生命的生机。
过去的练拳老师父经常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指的就是站桩、抻筋拔骨、易筋洗髓等功法的练习,这些既是练拳的基础,同时也是单独的外强筋骨、内壮气血、益寿延年功法。
站桩是通过站姿体势、呼吸、意念活动相配合的方式,在“动静相济”中达到增强免疫力、疗愈疾病、再造体质、增长内劲、精神内守、颐养身心等效果。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站桩并不是习武者的专利,也可以应用到日常的养生健身中,而且效果极好,于是逐渐开始加入到站桩的队伍中来。
和一般的体育运动不同,站桩属于内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也是一种身心修炼法门,一门开发人体潜能的生命科学。因此站桩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引、客观严谨地实践以及有实证功夫的明师指点,不能任凭一己想象,盲修瞎练,否则后果十分麻烦。
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印度的瑜伽能火遍世界各地,而中华文明所孕育出来的站桩和养生体系却连国人都很少知道。难道我们的养生体系就比印度的瑜伽差吗?当然不是,严格来说是因为以前这些功法大多通过师父传徒弟的模式秘密传播。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师徒凭缘分,“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反而限制了养生体系的传播。
所以这也是我们开始大力推广站桩和养生体系的初心,希望通过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国人能够体验和传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真正做到强民体、启民智、兴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