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不太看家教类的书籍。首先是家里有很多,我觉得看的太多,观点太多会对自己的方式产生制约,有很多矛盾的观点甚至会影响你的判断。其次是浑水摸鱼的太多,很多人写得书并不值得一读,反而是浪费时间。但是看到这本罗怡军的这本《被禁止的事》的目录我就被吸引了。随便选几个
为什么大人可以,小孩却不行?——理解“负责”的真正含义/ 002
为什么要用我最喜欢的事情“威胁”我?——一味禁止起不到让孩子反省的作用/ 008
为什么别人说“对不起”之后,我一定要说“没关系”?——建立真正的双向同理心/ 013
为什么我的东西一定要分享?——维护自我感觉的同时,也要多替别人着想/ 018
为什么什么事都要让爸妈知道?——成熟的人格从拥有秘密开始/ 025
为什么不可以谈恋爱?——两性感情的入门课/ 030
为什么有些小孩坐车不买半票?——独立,从买儿童票开始/ 036
这些问题真的是最贴合实际的问题。比如第一篇,“为什么大人可以,小孩却不行?”
我们经常对想动手的宝宝说,你现在还不行,这是大人做的事情。然后让他们让到一边,不允许他们插手。家长会觉得这些事情杂乱,危险。怕小孩子夹到手或者弄脏衣服。有时候书面上或者想象里面,家长自己会觉得已经充分让孩子自己动手了,但这种动手多半还是 表现在做手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上面。真的碰到修自行车,买菜之类的,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会,或者孩子会受小伤。或者脏乱。然后就顺口一句“你别碰”或者“你还是小孩子,所以你不能做。”
那么真的是不能做么?弄脏衣服其实洗洗就好了,但是家长一想起新衣服转头一天就乱七八糟就可能觉得不能忍。干净的手满是油污,“啊,这么脏你怎么用手抓东西吃?”所以其实突破自己的桎梏其实是很难得。这甚至是打破人生观的事情。而这本《被禁止的事》就是来帮助你打破它。其实只要小心点就不会受伤,手脏多洗洗就好了。但是这种想做事情的好奇心却是有限的。道理谁都知道,它教导你如何去沟通。
还有第二章的,为什么用最喜欢的事情威胁我?其实这真是家长最喜欢用的手段。因为太好用了。你不关电视就不能吃冰淇淋。你不收玩具就不能玩泡泡。呵呵,是哟。听起来像古代的株连。因为我让你知道了我最喜欢什么,结果你用这个来威胁我,控制我,会让我觉得不公平,也很受伤。这样以后谁还会想让你知道更多。
我承认,即使这个答案,也太功利了,我们对孩子仍是有所图的。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展现,有权利的人才能制定游戏规则。可是我希望我对孩子的权威,是来自她的信任和尊重。
孩子喜欢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家长用这句话一步步扼杀了他的喜欢。因为这句话真的是简单粗暴,有效。所以家长一不自觉就从嘴里面说出来了。其实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胁迫,无奈。然后一旦自己成了家长,也会不自觉重复这种方法。只记得有效,忘记了自己的那种心情。然后这本书就来告诉你,这么做的害处。
尹建丽的有一条观点,家长要帮助孩子消灭负面情绪。但是家长很多时候做的都是相反的。越禁止负面情绪越大,然后脾气变差。家长越发觉得孩子不可理喻,叛逆期。是一个负面的循环。它告诉你如何变成正面的循环。看完觉得受益匪浅。
虽然到现在还没有看完,但真的觉得观点很不错,事例通俗易懂。说一句禁止真的很简单,却也隔绝了孩子和自己的沟通之路。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