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几年前好友曾送给我一本《我们仨》,很惭愧,身为一个学语文的人,我居然对杨绛先生不是很了解。也是在第一次读完《我们仨》后,才开始接触其它与杨绛先生有关的作品。记得当年还买了一本桑妮写的《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只是我一直都不是一个认真的学习者,所以很多时候书读完了,却什么都没记住。
今年加入朱妈妈一起读书吧后,我选的第一本书就是《我们仨》,因为买了一套精装版的杨绛作品,想认真品读下。
再次翻开这本书,好多情节都感觉熟悉,原来,曾经哪怕走马观花的读了一遍,也在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第一章杨绛先生写自己做了一个梦,梦到突然找不到钱钟书先生了。是不是人老后都会做这样的梦?还是其实每个人潜意识里当亲人快要离开时都会做梦?
我想到了我挚爱的那位长辈,她虽然不像杨绛先生那么有才华,却也是一位特别善良特别温暖的老人。不,她并不能说老,毕竟离世时才六十五岁。她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当时很难接受她的离开,现在每次回去还觉得如果她还在世,我有好多好多话想和她分享,想听听她给我的人生建议。
逝者已逝,生者坚强。每一次想颓废,每一次遇到困境,我都会想起她,想起她一定在天上看着我,她一定希望我勇敢坚强的好好活着。于是,心里就有了力量。
杨绛先生在第二章写钱钟书先生住在古驿道时,刚开始她和女儿钱瑗一起去看钱老,后来钱瑗也生病住院,她一个人顶着巨大压力来回奔波照顾钱老,安抚他的情绪。这是一种孤勇,却像她与生俱来的一种品质。
当钱瑗和钱钟书先生都离开时,杨绛现在写“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抱怨,语言看似平淡叙述着一家人的经历,却给人一种坚定的力量。我想,那是因为一家三口在一起,有爱有情,彼此陪伴,彼此扶持,才能在生活的波澜中保持内心的安定。
杨绛一家生活的那个时代是艰难的,他们曾经在亲戚家借住,工作也曾来回调动。可是,杨老的笔下看不到一丝抱怨,我甚至觉得怎样的评价都不能算准确,杨绛的文字在那里,就如她的人一样,不张扬却有光芒!
好像,读完这本书后,心里对家的理解更深一层了。我们家现在也是一家三口,我爱布哥,爱我们的宝宝。每天上班再累,回到家看到布哥在厨房里做饭,听到宝宝叫我陪她玩,对我而言就是一种暖心的幸福。这样的幸福,简单却美好!
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生活。好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不知不觉打动你的心,让你想一读再读。可能,我以后每年都会读一遍《我们仨》,可能我依旧写不出什么好的感悟,但读就对了。读了才会悄无声息的在心里留下印记,才能体会文字背会的魅力。
这两天也在十点读书里听罗银胜写的《杨绛传》,想对杨绛先生的一生多一些了解。她能被大家称为先生,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学造诣,还因为她的人格魅力吧。
以后,若再觉得生活艰难,工作不顺,就去看看杨绛先生的一生。从不抱怨,坚定生活着。杨绛先生和钱钟书两人最爱做的事就是安安静静在家里读书,钱瑗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也是从小爱读书。我以后可能做不了多么优秀的妈妈,但我想做一个愿意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的妈妈。
越读书越爱读书,越觉得读书真好。那就继续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