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素材】《心理抚养》
【作者】李玫瑾
【标题】心理抚养
【输出者】瑞秋
001心理抚养
内容:心理抚养是一种全新的育儿观念,心理学专家李玫瑾在本书中提倡父母应该在情感、性格、观念、能力等四个方面去参与心里抚养的全过程,这种心理抚养往往比物质上的抚养更为重要,尤其在当今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下,”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002人的问题源于早期养育
内容:”人成年后的问题所在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所以说遇事千万别轻易指责孩子的不对,这也许是拜你早年的教育所赐。随着社会发展,孩子青春期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曾经听一位中学老师说过一句话,但凡班级中孩子有青春期问题的,多半去回归家庭教育中寻找原因所在。
003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内容:从遗传基因上我们不可避免的保留着父母身上的一些基因,更从后期的家庭生活中学到父母身上的一些习惯和行为,从婴幼儿时期的模仿和观察,从父母的相处和对人待物的方式,无一不在影响着我们,到后期我们成家后对待另一半和孩子时,都摆脱不了父母曾经的影子,所以在我们有了这个认知后更加要学习如何养育孩子、影响孩子。
004不教而善
内容:很喜欢文中作者和一位咨询者的对话,摘录下来和大家分享。”不教而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孩子一直跟父母一起生活;二是父母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都是善良、正派,即父母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人。有的父母非常自律,认真工作,顾及家庭,还热爱学习,爱思考,爱在家里讨论问题,孩子耳闻目睹就会潜移默化,不教而善。“愿我们也能自身从而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005亲自陪伴比挣钱更有价值
内容:这应该是很多人在有孩子后面临的选择,尤其是作为妈妈来说。一方面,担任多个角色的妈妈不想丢掉”自己“这个身份,想出来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不脱离社会;另一方面确实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想能有经济收入,实现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去分担家庭负担。然而现实总是让我们面临两难,亲自陪伴孩子和挣钱二者不可皆得。最终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让孩子变得更好嘛。其实陪伴孩子的过程远远重于结果,因为时间不可逆!
006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
内容:”珍惜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读懂孩子 “。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我们就开始 研究”婴语“,什么样子的哭声对应孩子的不舒服,饿了,拉臭臭了,瞌睡了,肚子胀气了。。。这都是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我们读懂孩子的开始。所以说,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尤其是作为父母双方两个人,谁都不要取代谁的地位,两者都要居其位,谋其职。而且亲子关系是需要用时间培养的,细心照顾,耐心陪伴,慧心观察!
007家庭功能健全
内容:”家庭结构齐全并不等于功能健全“家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家人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顾,互相温暖,还有育儿和养老,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陪伴。所以说,一个有生活味道的家才称得上是家。随着社会的复杂多变,很多东西渐渐的迷失方向了,也失去我们小时候的那种快乐!尤为记得小时候每家每户兄弟姐妹都很多 ,那种其乐融融 的氛围,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那种浓浓的亲密度反而低了。
008家庭功能之婚姻危机
内容:人的问题在早年,早年的问题在家庭,家庭的问题在家长,而家长的问题在婚姻,有子女以后的婚姻就不单单是夫妻两个人的事情了。作为一个已婚人士来说,尤其是我们这个地方来说,男人的育儿观念并不是那么的强烈,况且能够付诸行动的也是少之又少。对我印象很深刻是我认识的一名律师,他经常用微博,抖音去记录陪伴孩子的日常!相信这个女儿以后回忆起来这个时光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009改变大人比改变孩子更难
内容:”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教育孩子容易,但是教育家长很难。“所以,要想孩子改变,首当其冲的应该家长先做出自我改变。作为父母,是否意识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是否意识到对于孩子教育应该有所重视?是否意识到从生活中自我做起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呢?想要孩子成绩好,你自己平时努力学习了嘛?想要孩子尊重你,你平时在家尊重孩子和你的家人了嘛?要想孩子懂事听话,你平时做到和家人平等冷静沟通,倾听他的声音了吗?要想孩子不闹情绪和发脾气,你平时做到不吼叫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吗?所有的这些,你发现不过是生活中小事情的写照而已,而我们总是把孩子教育捧到极高的位置,认为其遥不可及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要想教育好孩子,请先改变自己,从认知到行为!
我是瑞秋,世界纷纷扰扰,想把复杂的生活记录下来,品味当下的每分每秒,抓住身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