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澄澈,自在安宁。
曾经有人与我说过:
生活就像一个大型染缸,不管你是纯白无瑕,还是色彩艳丽,混沌的环境从来都不让你始终保持原色的机会,你总会主动或被动地染上色彩,否则就与这社会融不进。
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人们奋力拼搏,在所难免地染上了各种的色彩。
人一生中最难得的是,在饱经世故后,仍能纤尘不染。
好似作家顾城写的那样:“一个人应当活得是自己,并且活得干净。”
干净澄清,才应该是我们在人世界里处事最好的原色。
01
干净待人
“真正有涵养的人,稳居高位而不世故,置身繁华却不功利。”
几句话用在季老身上,尤为恰切。
季的一生,荣誉无数,光芒万丈 ,被称作“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个人评价却是淡写轻描的六个字:我只是个普通人。
季与“掏粪工”魏林海忘年之交的故事,迄今被人广为流传。
魏林海年轻时在环卫所谋生,任务是清扫街道和厕所,是一个真正的“掏粪工”。
空闲时,他爱四处淘书,也常常“混入”北京大学听讲座,尤其钦佩季老师。
曾经,他与几个书画爱好者组过一个书画展,想请有名的画家题字,却遭到了“闭门羹”。
他一气之下,便斗胆上门请季老求助。
季老知晓他的真实身份和来意后,不仅爽快洒脱地为书画展题字,还亲自在散文诗集题上“梅花香自苦寒来”赠给魏林海留作留念。
魏林海受宠若惊,不胜感激,也为此两人结下了缘分。
往后的十余载,每到大年三十,魏林海都要去季老家中拜年,季老始终热情接待他。
多年以后,魏林海在文章里提到说,季老与他谈学问,说做人,忆往事,一点架子都没有,为人很是随和。
好似富兰克林的那句名句: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在欺软怕硬的俗世中,为人处世的真谛,是不怀功利心,不带功利性的人际交往,是平等相处,是干净为人。
02
清净待己
亦舒曾感叹:“人,处于繁华落寞之间,为各种机缘所左右,很难择一事而终一生。”
心以清净,便无惧喧嚣。
我们家喻户晓的居里夫人就是一个极度淡泊的人。
居里夫人家里唯有一张饭桌和两把座椅,丈夫想再添几把,以防客人来了没位置坐。
居里夫人说:“如果爱闲聊的客人一坐下来就不走了,那如何是好呢?”
最终,他们为了能够把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决定不再增加多余家具。
居里夫妇天性不爱追名逐利,避免无趣的交际应酬,把自己的所有一切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
《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唯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成人的世界里充满了诱惑与考验,唯有守住初心,才能够邂逅更好的自己。
“小品王”陈佩斯在春晚舞台上,留下了11部小品,是一个世界里的符号与记忆;
他自编自演的经典作《托儿》,创造了千万级的票房传奇;
他出演的作品,在严苛的豆瓣上迄今不低于7分的。
殊不知,他却在巅峰期避免繁杂的人际关系和名利场,与爱人在在乡村承包万亩荒山,搭建农舍小院。
他说道,这才是他真正向往的生活。
看山桃花开满树梢,看杏花随风飘扬落,在山泉水里洗脸刷牙洗菜,雪天时追狍子、寻麻雀鸟……
夫妻两人避免尘世与烦扰,做一对匠人,修一份匠心。
就在“世外桃源”里,开创了《阳台》,这一部被上海戏剧学院列入教科书的话剧,也是他最爱的作品。
想到冯唐的母亲曾对他叮嘱过:
“人生要好过,就要尘世的成功;可人生要过好,终究还是要脱俗的。”
活得透彻的人,通常置身尘世,而不从流俗。
03
守住清心
看到几句话,感触颇深:
山的价值,不在于峰峦叠嶂,而是地理位置;
水的重要,不在于积水成渊,而是包容万物;
人的品级,不在于出身阶层,而是内心干净。
我们可以发现,心里越干净的人,心里活得越纯粹,越恬淡。
就好似《明朝那些事儿》里的那句,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