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当我坐下来,
发现转眼三十六岁了,
静下来,呼一口气,向里瞥了一眼自己。
对自己的印象似乎停留在了二十几岁,中间有很多年应该没有计过数。
仿佛年龄停在了哪里未曾追随时间向前迁流。
与真相并不相符的印象,就这样悄悄潜伏在了心里,不经意间指导了自己的生活。
要不是纷杂的漂浮物偶然散去,还真看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那么不想走。
因为没做好准备啊,还以为年轻着呢,
还以为没轮到自己呢,还以为余生时间大把呢。
遐想
如果人生能像写文章一样就好了。
开头先来个倒叙,站在临终的节点上,突然明白那么一下,
知道自己也不例外,也和所认识的其他人一样,并不例外,
都是要离开人世的,会有结尾的,
也都是头上悬着时光沙漏的,要掰着指头过到的。
就像高考前的学生,每天看着倒计时牌,算着考试时间,
自然手中的活儿就会紧得多,
自然会少一些漫无目的‘怎样都行’,多一些未雨绸缪的‘这样最好’。
自然,对每一天的度过和错过,分毫都看个清楚。
写完开篇的倒叙,自然是进入正叙、插叙等横竖万千叙。
但不管怎么叙,作者从动笔伊始就会很清楚,文章不是无限写下去,一定会写到尾声。
所悟
就这样,明白了有限制,
于是乎,就找到了限制之外的自由,
于是乎,珍文惜字,绝不敢随欲妄为。
于是乎明白:时间不是无限的,但边界可以是无限的。
虽说人生设计不比文章勾划,不能谋定有序而次第后动,
但至少可以明白,每天再花起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不会那么事不关己。
最起码,拼命这么文艺的事情,总得有个主题吧。
所得
用生命书写的文章,自然是希望被善待
当然要有个评语和赏析之类的东西,
受限于眼界,九年义务教育只见过一种类型,
寤寐求之的也必然是小学语文课里,经常背的那种:
文章立意鲜明,主题突出,
人物形象丰满厚重,细节描写极其生动逼真。
情节变化不落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引人入胜。
作者构思独特,既不脱离现实生活,又充满艺术魅力。
纵观此文,无魏晋风骨,却略有唐宋风月,虽不为天下文章典范,但贵在忠于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