喺北京實習,有次同埋幾個同事去 798 參加活動,中午吃飯個陣我提議穩咗間食廣東菜嘅餐廳。行入門面,發現滿曬位,但係我哋知道呢個鐘點其它地方都一樣爆棚。當我哋仲企住喺前台諗緊究竟咩打算嘅時候,夥計同我哋講,個邊有位先生願意同我哋搭臺。
我望過去,係一位年紀同我阿爸咁上下、著得幾事正嘅男人,佢邊食飯邊望手機,隔離放住個公文袋,睇起身都幾和藹。我哋某乜點揀,就坐咗過去,同時向佢表示感謝。
跟住落來,我同我嘀同事點餸、傾計,同平時一樣。忽然間,佢接到個電話。我聽到一種唔可以再熟悉、講咗廿幾年嘅說話。我意識到,佢同我一樣,都係中山人,中山石岐人,因為呢種方言對我哋來講實在太特別。從電話入邊,我聽得出佢係來北京出差開年會,公司就喺附近。太啱好。
中山冇幾大,石岐就仲加唔使講。我呢輩,小學初中嘅時候只要喺翻石岐讀書,班同學就仲係噏石岐話嘅。但係一到咗高中有咗好多唔同鎮區嘅同學,大家就要用到廣東話來溝通;而大學出到廣州,真係唔知仲有咩機會。
我忍唔住要用石岐話同佢打聲招呼,可能我真係太耐太耐冇同人面對面咁用石岐話傾過計,甚至乎係廣東話。佢表現出來嘅反應冇我當時咁驚奇,當然又唔出奇,佢只不過係出差。不過,從佢嘅說話入邊聽得出,佢應該都好耐好耐冇喺石岐住。唔係因為佢講得唔準,而係,佢喺廣東話同石岐話之間切換,已經唔係好流暢。大概係因為長期響廣州或者香港做也?我心入邊咁樣諗。後來,飯臺上面我哋冇傾幾多,唔係幾耐佢都執也起身準備走人。
我當時小小興奮嘅心情久未平復,但係翻來之後又有嘀咁多失落。我諗翻起上次去台北,想喺張明信片上面寫「學業進步」四個繁體字嘅時候,腦入邊一片空白──我一時間諗唔出點樣用繁體寫呢四個咁簡單嘅字。最後搞到尷尬咁穩咗工作人員來幫我寫。我哋知道,之所以依加可以咁流暢咁「寫」繁體,完全喺因為科技進步,出現咗按拼音嘅繁體輸入法。
當依加有各式各樣來自網絡或者英文嘅詞彙去拓寬我哋嘅表達,呢件唔係壞事,不過方言或者母語嘅話語權就好似越來越細。講得唔夠,令一嘀新興詞彙冇對應起身嘅方言詞彙,經常講幾句,就要夾雜住其它語言來幫我哋表達。我唔反對去改變呢種現象,亦都冇辦法改變,只係希望喺呢個過程入邊,可以經常翻轉头,去睇下我哋依嘀熟悉嘅、親切嘅方言。
注释:
标题是一句广东谚语,意为走走停停、吃饭来来去去只吃那么几道菜,表示平时做的事很普通,没什么作为也改变不了什么事情,带消极态度。
全文梗概:在外面吃饭时遇到一位老乡,惊喜之余发现他的家乡话也讲得不溜了,回想起我自己越来越少用母语,因没办法改变这种趋势而感到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