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功过是非经常引起大家的争论,袒护明朝的被称之为明粉,袒护清朝的被称之为清粉,双方论战的论据、论点虽都有所道理,但只为了争辩而争辩,最终都脱离了客观公允评价历史的态度。
1、清承明制的说法正确吗?清朝大体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这是没有错的,但又有所不同,清廷废掉了内阁,建立军机处使得权利更加集中于皇帝一人之身。
明朝的大臣敢于骂皇帝,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就比清朝大臣刚烈,而是因为体制相对比较宽松,通常皇帝也就打几下板子责罚一下,虽然也有被打板子打死的,总不至于有灭门之祸,明朝除了初期的朱元璋、朱棣外,中后期要比清朝宽松很多,所以骂皇帝付出的代价相对比较小。清朝的大臣也那样骂的话,搞不好就是抄家灭族,明朝的士大夫们假如到了清朝,他们也是不敢骂皇帝的。
虽说明朝皇帝大多都比较废材,但只要内阁正常运作,国家就可以照常运行,不单纯靠一个人治理国家,而是依靠内阁制衡皇权,明朝当然不能算作现代民主政治,甚至一点边都不搭,但是制度还是要比清朝先进一些的(清朝制度唯一优于明朝的是治理了阉患)。
2、换做明朝是在19世纪对欧洲列强能打赢吗?很多人拿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人、以及郑芝龙在料罗湾海战大败荷兰海军为例,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若是明朝应战西方,必然打赢。
17世纪的西方尚未进入真正的工业文明,对海外殖民地的经营、原始资本的积累亦未丰厚,当时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中国其实没有那么大,到了19世纪已经全然不同了,西方列强占有了美洲、非洲、亚洲的大部分资源、人口,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全面领先中国的情况下,明朝怎么可能打赢,就是唐朝李世民来了,也照样割地赔款。
3、中国近代的落后都是由清朝造成的吗?我们探讨任何一个朝代,首先应该把它放到整个中国文明里认识,近代中国的苦难,固然清朝有很大责任,但这是华夏文明衰落的过程,并不全是清朝的问题。
中世纪的欧洲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日后欧洲文明的崛起,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中古时代的南宋却大肆宣扬“存天理,灭人欲”,把本来就有些不够务实的儒学,推向了更加虚空的境地。
到了元朝,华夏文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一定程度上退化了,明朝初期施行的封禁政策,也相当严厉,这样的社会连半点活力都没有,还谈什么文明的进步,明朝中后期倒是起了一阵追求思想、科学务实的风潮,这才有了明中期的王阳明,明末的三大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重视科学的徐光启,重视农学的宋应星。
17世纪的欧洲早就开拓了海外,在政治制度、社会治理、生产技术上——当时的明朝已经和西方产生了极大差距,不然徐光启也用不着借鉴、学习人家的东西。
即使明朝最后不被清朝所取代,我们整个文明的走向其实早已落后于西方文明,但是明朝相较于清朝,没有那么封闭,就算被列强打败,改革的进度和成效,定然比清朝要快要好许多,但这并不能改变最终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趋势,因为我们从南宋开始就越来越不务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