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未完待续,就要表白#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我是阿Q,人群中较平凡的一只。
今天是17年6月17日,是我来青岛农大读大学的第三个年头。
毕业季之际,温度逐升,情感也容易蒸发。此虽不为我的毕业季,但大四在即,终归免不了一些情感抒发。
我想,也确是因为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些与以往不同的东西。
这也许可以概括为,成长。
成长,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词语,它意味着很多东西,有生理层面的,亦有心理层面的。我想,大学三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认知的变化。所以今天,我想聊聊大学生活的单位。
有人说,生活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总要有一把尺去丈量自己的生命,而这个前提就是要给当下的生活一个单位。
相比于身边很多朋友而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长得很慢的人。但好在,我并不是一个甘于堕落的人。
读大一的时候,迷茫而不自知,那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多看书看好书,所以现在我仍会感到庆幸的一件事情就是读书改变了我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也是那个时候,我遇上了十点读书会。那一年十点刚刚成立,在全国招募会员,我怀着一种隐秘的期待给他们发了一封email,不久后,我收到了十点的回复,正式成为十点的第一批会员。在十点读书会,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中国各个城市各个领域的人,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与课本知识不同的内容,时至今日,仍然感谢十点。十点成立之初,经常会邀请很多作家和老师为大家做线上直播,我有幸成为十点读书会文字营的一员,组织他们的直播文案,几期节目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战隼老师的百天计划。
如果没有做过这样一件事情的话,也许我就不会认识到时间的意义,不会直观地感觉到错过了什么或者说本来可以得到些什么。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百天计划。就是在一百天中,坚持做一件事情。我给自己的规划就是读完《红楼梦》,每天在社交软件上打卡督促自己,当时我用微博或者微信打卡,然后会把比较精彩的部分保存在有道笔记上。《红楼梦》前后一百二十回,我按照每天读一回的进度进行,不管这一天有什么事,这一件事一定要像洗漱一样按时完成。所以像我这样一个看书很散漫随意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说读完了《红楼梦》这样简单,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自律的修炼。
这个过程并不完美。记得中间遇上暑假练车的日子,那段时间每天都要起得很早然后下午回家又会很晚,带着练车的疲惫回家,很多次并不想看书,但总是有种意识在召唤自己——你有一件事需要去做。
在我的一百天阅读计划结束之后,虽然说只是草读了一遍《红楼梦》,甚至有很多内容现在都遗忘,但是读书的意识却潜伏在我的学习生活中,提醒着我日后的学习生活。所以大二那一年是我看书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大概读了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玛格丽特 杜拉斯《广岛之恋》、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李蕾《藏地情人》大冰《乖 摸摸头》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张爱玲《小团圆》《倾城之恋》《流言》陈忠实《白鹿原》马尔克斯《苦妓回忆录》《百年孤独》……比起热爱读书的人当然逊色,但对自己来说还是颇有成就感的。特别是在读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后,我绘制了其中的人物关系图,对比《红楼梦》,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同样是在写大家族的兴衰变化,但在奇异事件的表现方面,东方人擅长天人感应,侧重刻画集体的人情世态,而西方更多的是魔幻现实主义,浪漫色彩偏多,他们更侧重于个体人性。后来又读了《白鹿原》,居然在读《白鹿原》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与《百年孤独》相通的地方,一个以白鹿原为基地,一个以马孔多小镇为基地…等等,诸如此类的阅读收获让我颇为喜悦。我是一个不太温顺的人,这种不温顺,在学习生涯上的表现就是对知识的选择有些自我,所以在别人认真听课的时候,我常常私底下看小说。我并不是在标榜不听课,我只是觉得,要掌握大部分的知识选择权和主动权。当然,取舍有度。我的底线就是不能挂科,要知道,挂科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第一个百天计划结束以后,阅读的习惯延续了下来,但没有“单位”约束自己,难免怠惰。相比之下,后来贪玩没有阅读的日子,就像清汤面一般寡淡无味。
我觉得人之所以会无病呻吟大都是让自己放空太久造成的,我自己有这种体会,所以我不愿意做一个特别懒散的人。尤其是当你身边的人都在成长的时候,如果自己日复一日没有改变的话,永远不会看到一个新的自己。
所以我决定重拾一百天计划,这次我的出发点就是夯实专业基础,因为害怕有一天走出校门,发现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把握竟然是惨淡的。因此,这次我的百天计划内容是背诵。从我最喜欢的曹植的《洛神赋》开始,中间背了一些课堂上老师讲到的批评史资料选注,诸如《毛诗大序》中“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有诸如《饮中八仙歌》这样的诗歌…深入了解了全诗的整体面貌…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并没有每篇都背得很好,到现在进行到六十几天,我背得最熟的就是曹植的《洛神赋》最精彩的一段,熟悉到做梦背《洛神赋》选段流畅自如,其他的泛泛而背,但我觉得我下次遇到它们,一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会在学习过程中催就成就感。
读高三那年,常听身边的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前段时间才知道这话出自《战国策 秦策》,言末路之难也。第二个百天计划坚持到今天,我觉得谈不上艰难,一来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二来我觉得很多事习惯成自然。
相反,我更加享受这种坚持的自足和快乐。因为这样做了,所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希望一年以后,当我背起行囊踏上新征程的时候,眼泪和感慨,不是因为遗憾。如此,便觉无愧于大学时代。
虽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会有多少个一百天,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以此为单位,让它成为我大学生活的标尺,陪伴我的青春,丈量我的人生。
最后,我想感谢青农给了我成长的土地,我越来越爱我的大学,也因此,更加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