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大年初一,大家都在说现在过年没意思,年还是亘古流传下来的那个年,为什么就觉得大不相同了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心境不一样了。
想法决定活法,心态决定一切。
我成长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忆往昔,年是最最美好的存在,是年少时光中最最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个时候一到冬天,小伙伴们都天天巴望着过年,一有闲暇时间就聚在一起讨论过年的种种,小小的心里向往的不得了。那个时候物质匮乏,过年可以吃各种好吃的,可以穿一年只买一回的新衣服,可以有五元、八元的压岁钱,那个时候的年,真是光芒万丈,幸福莫名的啊!
每到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就知道年要来了。整个村庄的人开始杀年猪办年货,一家一家轮流接吃饭,冒着刺骨的寒风,“咔擦咔擦”踩着厚厚的皑皑白雪,去别人家吃饭,脸冻得红通通的,手冻得冻凉麻木,但是幼小的心灵又温暖又幸福,热气蒸腾的冒着烟儿,那种赴宴的幸福感长大后再也不曾有过了。
我们家是个很传统的大家庭,孩子众多,兄妹六个,母亲极其严厉。
每年一过腊八,就要见缝插针的叮嘱我们,过年的种种忌讳,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怎么说,严肃认真,马虎不得!我们都要用心记着,否则过年说错了话,可是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
父亲是四里八乡少有的文化人,一手毛笔字写的尤其漂亮,挥毫泼墨,遒劲有力,笔走龙蛇,凤舞龙飞。
所以每年一过腊月十五,家里就开始迎来送往,络绎不绝,热闹非常,都是来请父亲帮忙写对联的人。门前院子里并排摆着两个长桌子,摆放着一沓沓的红纸,那是一家家待写的春联。父亲从早写到晚,沒有半点儿不耐烦,我和妹妹腆着小脸儿,高兴的跑来跑去,穿梭其间,看着乡邻们对父亲尊重、崇拜的样子,自豪极了。
盼星星盼月亮,那个时候的日子总是觉得特别的漫长,日夜掰着手指头算啊算,翘首以待终于到了腊月三十。
充满魔性的年啊!终于自带光芒的来了。
习惯懒睡的孩子起了个大早,兴奋的不知所以。母亲起的更早,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了,风风火火地为着中午的团年饭做准备。小孩子前后跑着,进进出出的,掩不住的兴奋劲儿,间或给母亲帮点儿小忙,激动的不得了。
团年饭绝对是重中之重。从十点多开始,“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开始了,此起彼伏,响彻云霄,不绝于耳。
谁家鞭炮声最响最持久,半个村庄的人都听得清楚听得仔细,大人们要在一起讨论,猜测那谁谁谁家放的是几万响的鞭炮,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有一年我们家过年放了挂十万响的,这可不得了,整个正月,村子里的人都在热论不休呢!
我们家开饭总是很晚,记忆中总是在半下午,别人家都吃完了,我们才开始吃团年饭。
因为父母亲都是仪式感特别强的人,为着这顿饭都准备了一年啦!平时但凡有一点好吃的都说等着过年吃,所以年三十的这顿饭丰盛自不必说,还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环。
每个门上都贴着大红喜庆的队联,大门上贴着“秦叔宝尉迟恭”把门的门神,家里墙上贴着连环的年画,旁边一定贴着父亲写的:“童言无忌”的醒目大字,因为我们家孩子众多,我和妹妹年龄尚幼,怕说错了什么不吉利的话,先请诸路大神谅解在先。都是一水儿的应景喜庆,吉利自不必说。
鸡笼旁、猪圈里、狗窝边也都贴上了大红的对联,上面写着:“六畜兴旺,步步高升”的吉利话,要它们来年好好的长得肥壮。饭菜上了桌,母亲一定要先给它们喂食,它们吃的也是极好的,因为猪狗鸡也有三天年,马虎不得,记忆中,母亲年年都是这样说。
门前一定要怄一大堆火,叫着“年烟”,必须持续烧到初三以后,象征着来年旺盛。因了这个缘故,那一大堆燃烧的垃圾,在升腾而起的袅袅青烟中,亦变得神圣起来了。
这个时候一大桌子奇珍异味儿都摆满了桌,八双碗筷摆放的齐齐整整,杯子里倒满酒,PS:小孩子过年破例也是可以喝酒的。大哥二哥俩人一起到门口点燃火红火红的年鞭,这鞭炮已经在火炉旁烤的又干又脆,“砰砰砰啪啪啪”的声音格外响亮,母亲在这响亮的爆竹声声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虚掩着门,点上最亮的油灯,PS:那个时候我的家乡还没通电,团年饭终于开场啦!
我们家的菜通常都是十九个菜一个汤,寓意着长长久久幸福圆满。豆芽要放在上席,是扎根之意;猪尾巴放在下席,是告别年尾,辞旧迎新之意;鱼摆在正中央,光看不能动筷,要留到明年正月初一的早上吃,象征着“年年有余”。那个时候鱼是稀罕物,一年也就是过年才能吃一回,尽管我们眼馋的不得了,但是在母亲严厉的眼神中,是绝对不敢造次的。
饭桌上一家人客客气气的说话,互相夹菜,劝酒,平时疾言厉色的母亲这个时候也变得温和,轻声的对我们说话,大哥和二哥在玩儿猜拳游戏,热闹的不得了,谁输谁喝酒,通常大哥喝的面红耳赤,二哥在一旁偷笑,我们都看到了二哥耍赖,但是谁也不去说破,凑到一旁起哄瞎闹,还嫌热闹的不够。
吃完了一年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饭,天已经擦黑了。
通常这个时候,母亲好像都是在忙着包饺子了,大姐二姐帮忙包,妹妹在一旁瞎捣乱,我跟着学,却怎么也学不会,记忆中包个饺子也特么太难啦,我学了好多年,貌似都没会,长大后的某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包出很漂亮的饺子,震惊不已。
晚上九十点钟,又有一桌好吃的端上来,叫“宵夜”,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里,真是幸福的不知所以啊!
三十晚上要守岁,火炉旁已经提前备好了一大堆材火,火烧得旺旺的,整个堂屋里都是热哄哄的,把年味儿烘托的更猛烈了。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春晚节目,一家人乐呵呵的凑在一起,幸福快乐无限满足。
我那时年龄尚小,每次都缠着二哥说要和他一起守岁,可是一到十二点左右就困得不行,爬到床上,约会周公去了。第二天听他们热烈谈论昨晚上的种种趣事,又羡慕又后悔,可是记忆中我从来没有坐过通宵,许多年后,当我自己做了父母,和先生一起,在年三十晚上坐过通宵守岁跨年,却索然无味,再也找不到那种美好的感觉了。
初一早上起来,母亲嘱咐我从大门外抱一抱材火放到灶门上,今年一年都发财学习好。我每年都抱,可是也没见学习变得多好。PS:嘘,小点声儿,母亲也会骗人吧!
过年的几天里不管小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大人都会和颜悦色的说:大过年的,算了算了,别打骂孩子了!有一回,我帮忙收碗时,不小心失手打碎了一摞,把我吓得呆若木鸡,站在原地不敢动,等着一顿胖揍呢!不想母亲却温言细语的说:“碎碎平安碎碎平安”。感谢过年,免了我一场狠打!
初一早上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新的一年开始了,三十已经变成了去年,听着大人说去年三十夜里怎样怎样,我就特别不习惯不服气,明明就是昨天晚上啊,干嘛要说去年去年的,不明所以,大人的思维模式可真是奇怪呢!
吃完新一年的第一顿饭,小孩子可以满村子跑着玩儿,见人要礼貌又客气的说:新年发大财,某某给你拜年啦!那家人就会笑眯眯的说着客气话儿,给女孩子分一把瓜子、几颗花生、几个糖果,给男孩子分一把板炮,小孩子们如获至宝,喜滋滋的跑得更带劲儿了。
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新衣服更加漂亮鲜艳,男孩子们在一块儿比谁捡到的炮更大更多,简单的快乐满足,无以言表。
八九十年代不流行打工,每个村庄的人都很多,人多热闹劲儿足气氛热烈,年轻人多孩子多,大家都很传统对过年抱有一种神圣的信仰,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娱乐,过年就是最大最隆重的事件,所以那个时候年味儿很浓很热闹。过年是孩子们最盛大最幸福的期盼,也成了八十九年代人心目中最美好最难以忘怀的记忆了。
近些年,物质生活空前繁荣丰富,孩子们更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天天各种的好吃好喝好玩儿的,漂亮的衣服、鞋子穿不完的穿着,自是不像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只能盼望过年方能实现夙愿了。
记忆中的日子无限漫长,可是过年仿佛总是刹那间就完了,每当初三晚上家里要放炮送年的时间,我就无限的伤感无比的失落,满心的不舍,总是问父亲:“为啥年过得这么快,我还没过好呢,要是能天天过年就好了!”父亲总是睿慧的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年好过,节好过,长天老日难得过啊!”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父亲的话言犹在耳,记忆犹新。
现在的你是不是正抱着手机刷朋友圏,抢着几分几毛的红包,忙的不亦乐乎,顾不上和家人说句话呢!
那么亲爱的,此刻,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请放下手机,好好过年去吧!和家人唠唠嗑,请年迈的父母帮忙回忆你的孩提时代,未尝不是莫大的幸福啊!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新年,其实年一直在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的心中,亘古之今,始终如一,不曾改变。需要我们用心用爱用力营造出幸福的年味儿啊!
后记之PS:以上内容是我记忆中渐行渐远的快乐年,全部的真情实感,情景再现,本来还有很长很长的内容,可是我已经巍然不动的写了近五个小时了,初一眼看都黄昏了,我还是就此刹住,下次再叙,过年去也!
嗨,大家好!我是天爱想想,一个有酒有故事的女同学,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