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经济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太复杂,太专业、看不懂,理解不了,似乎经济学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当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把经济学原理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表述时,让大家觉得耳目一新,易于理解,甚至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博物经济学。
什么是博物经济学呢?是指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经济学的简单常识上,试图通过基本的推理去理解并解释事物的本质。
而我们现在读的这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罗伯特弗兰克教授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本书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揭示出很多经济学原理,现在为大家一一来揭晓。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
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样做。
那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去做评估,评估这件事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大型企业在做新的投资的时候,都会有投资收益一页报告,而这一页报告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分析,得出最后结论,这项投资是否要进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成本效益就是出书,讲课。
就讲课而言,一个人听课和一千个一万个人听课成本是一样的,几乎没有变化,但所获的收益却是不同,听课的人越多所获的收益越大,这也就是现在读书类节目能这么火爆的原因,比如樊登读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书,道理是一样的,只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把书写好,然后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收入。
第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事而放弃了另外一件事情的价值。机会成本不是实际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种失去的收益。机会成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举个常见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片空地,如果直接卖出去可以一次性赚五万元收益,你也可以把它租出去每月收取租金,如果租出去的话,在租用期就不能再卖了,那卖地的五万元就是你租地的机会成本,如果你选择把它卖掉,那就不能再租给别人了,每月可以收取的租金就是你卖地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说,有两件事可以选择,这两件事都可以给你带来效用,你选择了其中一件事,那么另一件事的效用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通过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的各种案例,揭秘现象背后的本质,引起我们积极的思考。
所以,读完这本书,我们不需要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的经济学家,但至少在遇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时,我们可以更积极深入地考,把思考用于生活,更好的指导我们做出准确的选择,也许这才是作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