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听起来非常物资主义哈,然,对于房子人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结,或喜悦,或懊悔,或爱恨交织......
对房子的情缘从2001年初到上海开始,随着房价的起起落落,房子的进进出出,房子不再是一个收留身心、居有定所的地方,而变成一个投资品。薛兆丰总结得好啊--投资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投资与消费没有严格的界限;房子其实不是商品,而是一个服务,集合居住、教育、医疗、就业等多种经济因素的服务,它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凸显。
有人说,中国人对购房的热衷来源于根深体蒂固“居有定所”的传统,对我而言,最初的购房更多的是“确定性和安全感”的心理需求。随着财富的积累,这种心理需求慢慢被投资收益兼备居住的利益驱使所取代。
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在上海房价倍数增长的初期或者中期入手房子,意味着社会阶层的晋升甚至是跳跃。有人说,你与中产阶级的彼岸之间就差这张船票(房子),形象生动。
我是搭上这班顺水船的幸运家伙。这种幸运是指你具有与市场经济思维相符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是无意中契合了这种模式而作出相同的市场行为,因而收到了积极的市场反馈。
保障房和廉租房会造成房价下跌,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建设
政府拍地会推高房价,政府是房价的幕后黑手
租购同权可以想到哪里上学就到哪里上学(目前热炒中)
市场上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言论,大家往往凭借最朴素的逻辑思维去分析看待这些问题,甚至是一厢情意。
从教育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一旦租购同权带来的入学资格不够分配时,又会产生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找关系、排队诸如此类。大家分析,学校可能采取入学考试等限定条件来进一步筛选地段生。租房能否如政策所愿就近入学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租购同权改变了原来的筛选机制,如果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不是变相购房的话,它无疑减少对学区房的购买需求,买房的价格会跌,而租房的价格会上涨。
学习经济学,学习具有市场经济思维不是经济学家的事情,而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它可以让你在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中看到真谛,不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