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到当前,西方文明一直主导着世界,西方的思想、文化、经济、意识形态都辐射向地球的所有国家。因而许多西方人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认为西方是世界的中心,其它则是被辐射的区域,涵盖了辐射的路径以及所到达的边缘。
然而,世界在进步,文明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改变,曾经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是否真的有个主宰世界的中心?这个中心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以前有人问,也许将来还存在;它并不容易回答,以至于可能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不可否认的是“世界的中心”的确是看问题的一种视角,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地球上确实存在过多种文明,而每个文明在其辉煌的时期都可能是世界的中心。许多人认为有多少种文明,就有多少个“世界的中心”,就有多少种看世界的视角。
其实,过去许多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等都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曾经的东方、地中海、非洲、亚洲、北美都成为他们研究的对象。他们的一般认知以及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世界文明中心在地球上的演变。
先从一幅古老的地图说起。公元前6世纪前后出现的一幅地图《巴比伦世界地图》(现存最早的世界地图)将巴比伦置于世界的中心。
距今约4000年前,人们在西亚的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国家,被后世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里产生了人类历史上完整的第一部法典,还流传着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历书等,被誉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当然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虽然在不断地被征服的过程中,古巴比伦最终消亡了,但是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地图绘制者对这块土地有着怎样的偏爱。整幅图以巴比伦为中央,向外延伸。
1581年欧洲人则绘制了另一幅世界地图《宾廷三叶草世界地图》,作者从另外一个视角展现了他眼中的世界。世界被画成了一朵三叶草的形状,三叶草的叶瓣从一个汇聚点生长出来。
在地图上,地中海西岸的耶路撒冷城位于地图的中央,耶路撒冷周围环绕着亚非欧三大洲,三大洲分别位于三叶草的三个叶瓣上,亚洲和欧洲位于耶路撒冷的右方和左方,非洲位于耶路撒冷的下方。
在画者的笔端,他将耶路撒冷画在亚非欧三大洲的中心节点位置,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有道理的,历史上不同文明正是在此交汇、冲突、融合、演变,而耶路撒冷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城,教徒们都将其视为世界的中心,至今依然。
据犹太智慧书记载: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在宗教节日,教众们纷纷向着这座心中的圣城朝拜,这里几乎汇聚着全世界的目光。
时间来到了19世纪末,伦敦的一张著名报纸上刊发了《帝国联邦:1886年世界地图上的大英帝国》,这是一幅采用了投影技术制作的世界地图,显而易见,地图上的中心便是英国本土。
此时,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正处于最辉煌的时代,它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的中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主,开始不断地扩张海外殖民地。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大英帝国步入了全盛时期,世界各地都有其殖民地,因此也被称作“日不落帝国”。
该地图上以穿过其首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使用红色区块来标示出当时大英帝国本土及其世界范围内的领土和殖民地,并在相关殖民地旁用标示出殖民地的面积、人口与资源等信息。
我们中华民族也很早就有天下之中的意识,所谓“天圆地方”的成语就包含有这层意思。“中国”这个名称的含义就起源于三千年以前的周朝,周初封邦建国,周天子认为自己的邦国位于天下大地的中央,率领着周边诸多诸侯与民族,所谓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而对自己居住的地域的有了中央之国的称谓。
中国的名称在后代一直沿袭下来,其泛指中原王朝管理下的统一王朝的概念,随后还衍生出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
二十世纪初,世界中心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挥。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世界岛的概念,源于1902年他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表的文章《历史进程中的地理要素》。在这篇文章中,他将诸国地理位置优劣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拓展到地缘政治分析,再推广到全球视野。最后总结得出了世界岛的概念。
麦金德认为,地球由两部分构成。由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组成的世界岛,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最富饶的陆地组合。向外延伸出去,是一系列相对孤立的大陆与岛屿,如美洲、澳洲、日本及不列颠群岛。
麦金德预言,世界岛中必然会有一个强大的内地国家来主宰,进而主宰整个世界,他说:“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世界”。
麦金德的上述世界岛的理论影响非常之大,得到了许多国家元首和政治家的认可。以至于有人认为它是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当今,美国战略依然围绕着世界岛的概念做文章,不过它是将中东视为心脏,企图立足于中东,进而控制和称霸世界。
事实上世界并没有地理概念上的中心,人们熟知的麦哲伦环球航行已经证明了地球是个近乎球体的天体。在此之前,地球上的人类各族群由于地理知识的缺乏,并不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情况,因而也不可能有绝对地理中心的概念;反而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不断迁徙避害趋利,人们总是要选择适合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
今天,美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仍倾向于将美国放在地图的中心;日本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倾向于将日本放在地图的中心;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也倾向于将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心;一些澳大利亚人绘制的世界地图甚至使南半球位于上方。
不难理解,以上这些都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因此,联合国在设计会徽时试图避免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设计出了以北极为中心的会徽。
本文前述几张地图所表达的“世界的中心”的确体现了一种主观色彩,其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确实存在,所谓的“世界的中心”是相对的概念。
很明显,世界的中心是主观建构出来的,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自我中心意识,建构了世界的中心。假如有一位地理学家来回答地球中心的问题,那他一定会说,地球的中心是地核!
今天的世界正在走向全球一体化,从经济方面来说即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彼此合作,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互联网的出现加速了世界的一体化。世界未来再无中心,它将成为一个有无数城市为节点的网状结构,在这个网上,资金、信息、人才、货物、文化将多向流动,而且没有终点,永不休止。
世界将真正成为一个巨大的村落。
谢谢阅读,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更多需要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