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鸟居昭美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给孩子们的妈妈看的。当然了,如果宝爸们有兴趣也可以看看。作者认为妈妈爸爸们改变了,孩子们就会发生改变,孩子们改变了,才能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改变。的确是这样的,最近这两年,我们有很多的线上线下课堂,就是旨在提高父母相关的育儿知识,从而更好的养育孩子,提升我们的家庭幸福指数。
首先我们应该从概念上对儿童绘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百度我们知道:儿童绘画的概念是指在孩童时期,儿童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观察后,通过想像力并经过自由发挥,采用涂鸦或绘制出来的作品。儿童绘画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儿童认知的过程,随着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儿童会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这个时候他们需要通过画画这一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就是兴趣的表现。可见,绘画对于孩子来说是他成长的一部分。
.画画对孩子的成长还有什么好的作用?
1.作者写到画画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的绘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期。创造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被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对于我们的孩子能在未来更好的生存的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造力,绘画就是能够培养创造力这种能力的摇篮。由此我们知道了绘画的重要性
2.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艺术家毕加索曾经说过,他在十几岁是就画的像一个古代大师,但是却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陈丹青的导师也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隐性的大师。 孩子在他的幼儿期和少儿期,是绘画创造力异常活跃并充分发展的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愉悦的度过,对他以后的成长是一件幸事。
3.孩子的画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有什么特点?
①孩子的画不仅是需要看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去倾听的,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副完整绘画作品。
像这样一幅画我们一看就会说画的啥玩意呀,看不懂,在我和孩子的交流中孩子就会说给我听,他说他画的是两只小鸟在树窝里,左边的是小鸟妈妈,右边是小鸟。下边的横线和数线的交叉是小鸟的窝,上边有有两根线是给窝定了大小,这个孩子两周八个月。
②学龄前孩子画画不仅仅是为了兴趣。那是为了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即是长大成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也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以前在我的观念里,画画是一个很神圣,很高不可攀的事儿,是普通人很难企及的。现在我意识到画画就是我们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受。这种认知和感受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这就是绘画的魅力。
这幅画是一个6岁孩子描绘的,两个画面。上面是两个红旗人在打电话,他们两个脚底下踩着一个小凳子,墙上各有一个信号接受器,类似电话。下面是一片大海,在海面上有一个他称之为~鲨鱼蛋在游泳。
③对于学龄前儿童,绘画是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劳动形式。绘画是一种劳动形式,对于孩子来说画画这件事就和做游戏,玩玩具一样。每天都可以画画,画画其实是一个很接地气的活儿。
④学龄前儿童用绘画表达而不是文字来表达。就像我们现在在007一样,大家都是通过文字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而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往往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⑤绘画反映了儿童的人格。成人画画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社会的需求,向社会妥协。而儿童不一样他们保持着完全的自由,保持着艺术的纯粹。画成为了他们整个人格的纯真反映。
4.孩子通过画画,真实的表达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求更多的理解和共鸣,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对他人的尊重促进彼此更好融合,尤其是我们父母可以从孩子的绘画当中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的喜好,接纳理解我们的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以上四点,我们对儿童绘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知道了让孩子画画的必要性,接下来就是如何做,怎样做能更好的参与到孩子绘画当中来。
1.给孩子准备好绘画环境。在家里给孩子准备好触手可及的铅笔,蜡笔,画板,纸等绘画工具。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逼迫孩子画画,不要过分担心和焦虑,总之家长只负责提供工具和开放式的语言互动,其它的不需要我们过多的介入。
2.成人不要教孩子画画,更不能给孩子画范画,我们说过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样会违背孩子画画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不要教孩子画简笔画,还有什么一笔画等,这样的画严重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会固化孩子的思维,这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
在这里,补充一下,尤其是给孩子报绘画班一定要注意了,尽量试听一次,对他们的理念和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多比较几家,选出一个相对好的培训班。当然了,在学龄前最好是在家里无拘无束自由的画,尽量不去培训班,因为一个固定的地方,固定的主题对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3.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培养孩子画画。当然语言是讲究技巧的,通过一件事情的描述引入绘画的主题,引起孩子的绘画热情。如果我们的语言没有起作用,要及时停止,寻找一个更合适的时机。不能命令逼迫孩子画画。这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孩子不同的绘画阶段用不同的语言和孩子去沟通,比如,在孩子一周多,刚开始涂鸦时,我们会问,画的是什么?它在干什么?简单的对话就可以了。等到孩子大一点,3~6岁多的时候,可以多问一些问题,跟着孩子的思绪走,认真的倾听和提问,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很多的奇思妙想,我们一定要做到对孩子的画不评判,不贬低
上图孩子画了一个常去的商场,他开始只画了一楼,麦当劳和果汁店,右边是直梯。我看到后很兴奋,我就会问他,你在画什么,他给我描述了一遍。紧接着我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说我还想看看二楼还有啥?他立马回到他的画前,继续画,最后的样子是下图所呈现出来的,他不仅画了二楼弟弟上的早教班,还画了三楼的芝麻街英语和希望美术培训班,最顶层是电影院,我们看到还有一排一排的座椅。稚拙的画笔画出了他对自己熟悉的场景的描绘,这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他的理解和认识。其实就是我们成人描绘的平面图,不用教孩子自己就会表现出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每个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4.不要教授孩子绘画技巧(在孩子九岁之前)作者写到在学龄前的儿童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绘画技巧因为如果作为目标的绘画对象在孩子脑中没有形成深刻印象的话,孩子就不可能画出画来,技巧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已。如果想让孩子的绘画丰富多彩,语言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孩子在四岁以后。就向上图孩子的画一样,他对所画的地方是熟悉的,有印象的。他有兴趣把他画下来,就是这样自然的表达了。
5.要关注孩子画中的情感表达。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多让孩子在户外玩玩。和一些小动物植物多接触,直接体验,这是活生生的认知。孩子的脑中的事物是鲜活的,烙印上了他自己的体验和印象,他的情感自然就会深刻,当然每个孩子对事物感兴趣的点是不一样的,最后呈现出来的画面也不一样,从而有了丰富多彩的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过这副画我们了解了孩子对鸟的认识和理解,并把他所理解的去描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他的语言的表达能力,手的控制能力,对鸟类的认知以及情感的表达,尤其是他的画中有小鸟妈妈和小鸟,他的生活最重要的也是妈妈,因为妈妈陪伴他最多,他觉得小鸟肯定也是和妈妈在一起。你看孩子的世界多纯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孩子最近特别喜欢玩变形蛋的玩具,他的鲨鱼造型就是仿照他的玩具类似于变形蛋的样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