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游戏的话题很热闹,观点各异,都说得头头是道,站的立场不同、所经历的不同、所拥有的不同,自然看到了不同的因和果。
橘子不会玩游戏,自认为有点遗憾,一度觉得是自己太笨,连游戏都不会玩,本科考的是 985、211中上游的学校,我不清楚如果我也学会了玩游戏,是能像某些同学那样思维更开阔、见识更丰富考上更好的学校呢,还是像有些家长讲的那样就废了。人生的珍贵就在于没有如果,但是可以溯源。
站在一个家庭教育传播者的角度,我想问家有游戏少年的家长们五个问题:
游戏第一问:沉迷游戏以前,孩子生活的乐趣有哪些?
游戏第二问:孩子第一次玩游戏是什么情形?
游戏第三问: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家长在干什么?
游戏第四问:孩子从游戏中的收获,家长关心过吗?
游戏第五问:孩子从游戏中的收获,从游戏外能得到吗?
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讲,家长不作为是因,孩子沉迷游戏是果,而不是由“游戏”来背孩子长歪了的锅。同意吗?
以上五个问题,答案浮出水面时你就可以坐下来和孩子聊一聊了。怎么聊,我们以一位妈妈的身份来一个模拟谈话。
“宝,现在国家很重视孩子沉迷游戏的事,用很正式的文件写得很清楚,妈妈考虑了几天,想正式和你聊一聊。”
“以前妈妈忽视了你的成长和感受(承认错误),妈妈真心给你道歉。(接下来千万别讲工作有多忙,赚钱有多辛苦,可以举一两个作为母亲过失的例子,比如哪一次打骂孩子了,引起孩子的情感认同)有一次……”
“妈妈记得你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玩游戏的。那时学习难度变大,你有些没信心,对学习也开始抵触,有一天你说借妈妈的手机用一下,妈妈也没有问你要做什么,就给你了,后来又因为要上网课给你买了一部手机,从此你玩游戏的次数越来越多,每次玩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现在妈妈不是怪你,我们一起来找原因,一起来解决问题,好吗?”
“我最近特意去了解玩游戏到底是为什么那么有吸引力,妈妈没玩过也不懂,原来游戏能让你很有成就感。妈妈想,你当时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找不到别的办法,学习方面妈妈不但没帮上你的忙,看你成绩下降,游戏越打越多,就不断地指责你骂你,妈妈以前没想过妈妈这样做让你更没自信更厌恶学习,以后妈妈一定改过来,你也来监督妈妈。”
“你喜欢打篮球,以后课外时间比较充足,你就多和同学去打篮球。你爸也喜欢打篮球,你爸人在外地,一个月才回来两次,等他回来,你们可以PK一下,让你爸看看你的球技有没有进步。”
“以后游戏不是完全不打了,游戏里有你的朋友,友情多珍贵啊,但我们控制好时间,也要把时间花在其它很有意思的事情上。现在妈妈申请换了一个部门,不会像以前那么忙了,哪天我拜你为师,我也学习学习,跟上潮流。”
……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因为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低,需要他律来协助。这时家庭、学校都要担负起监督引导责任,而游戏公司也要做好游戏分级,限制青少年的时间投入和金钱投入。 要知道,除了游戏,那些网络小说、短视频都是极易让人沉迷的,别说小孩,现在“网瘾老人”也成了热门讨论话题。
总之,如果孩子在现实中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关爱、欣赏、陪伴、引导、鼓励、认同感和成就感,他不会沉迷游戏。他对游戏的态度也只会是炫炫技术,或者借玩游戏去研究游戏背后的原理,后来自然而然成了一名编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