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生命的历程就像一条河,水流大体上相似,只不过急缓不同,流向也不同。
一个人还在成长的证据,是每次过很短时间就会回头看自己,会发现当时的自己幼稚,含混,充斥着误判,甚至为当时的举动懊悔、自嘲。
大概是一年前的广州街头,黑夜降临,一个忍受不了空巢孤独感的年轻人,走出房间,漫无目的穿梭在黄埔大道上,他像一个观众一样,边走边注视着来往的人流,人流里有迷茫,有疲惫,有匆忙,有拿着电话的思念,也有挂完电话的粗鲁(去你妈的客户!)……他走过天桥,路过一所校园,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行车上那个背着书包,塞着耳机的青春背影许久,直到那身影消失在模糊的黑夜中,久久伫立在校门口的他才长舒一口气,又重新走进人流中。
他继续走着,沿着员村街道,一直向珠江河畔走去。这一路上,他看见手牵手,你侬我侬刚从地铁口出来的下班情侣,又在街道上的麻辣烫小店里,看见相互依偎在一起的情侣,共吃“杨国福”,仿佛那是最美味的晚餐……他越走越热,T恤已经浸湿了他的后背,他任由汗水划过全身,因为他知道,只要再走一会儿,就能吹到珠江河畔上秋天的晚风了。
差不多半个小时,他终于让珠江河畔秋夜的风吹进了他的身体里,他尽情地享受着这股晚风,他抬头望着天空,倏忽之间,他在星空里看到了17岁打完球骑车回家的少年,也是这样,憩息在溆水河畔,置身于凉爽的微风中,活在那个纯净的世界里。
有时候他就会这样木木地待到江对岸的“小蛮腰”熄灭,就像一场电影拉下帷幕,他才带着些许的疲惫,走在空旷无人的街道,回到小窝,冲凉洗漱,无奈入睡。
很多个夜晚,他都这样度过,他用他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孤独,他不接受孤独,他自打记事起,一直就享受着亲情、友情、爱情对他的陪伴与照顾。然而,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由于他的幼稚与冲动,让他第一次在异乡品尝到了孤独的滋味,白天还好,至少有工作与同事让他短暂地忘记孤独,一旦夜幕降临,他就开始自己进入孤独的抗争,他倔强且要强,他以为只要在人群中,就能赶走孤独,可每一夜的漫步街头,都让他触景深情,甚至夸张地说,那些孤独的夜晚,他误以为自己过得不是当时,而是他脑海里有关过去点滴的所有记忆。
可二十三年的记忆总有被回忆完的时候,就像大部分小说故事一样,终有结局的时刻。
无论痛苦与幸福,低谷与高潮,记忆与故事都一样,都将成为过去。没有记忆的夜晚,他迷茫了,他踟蹰了,他开始一个人坐着阳台上望着月亮听歌,五月天的每首歌,每句歌词,他都觉得都像在唱他自己,他时常会叹息伤感,自顾自地可劲儿煽情,他觉得他自己糟透了。于是,在日复一日对抗孤独的战斗中没有成效后,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广州的一切,选择了回家。
他用矫情的文字,掩饰着内心害怕孤独的恐惧。以为回了家,孤独就自然而然地驱散了。然而,现实的无情给了他当头一棒,回家半年的一切,他有努力地去改变过,但最终还是因为无法战胜内心惧怕孤独的恐惧而失败了。
最后,他自己妥协了。开始学着去接受孤独,经常一个人骑摩托飞驰电掣般地穿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也会一个人淋着雨奔跑在夏夜的浏阳河边;更多地时候,他更习惯于黄昏时刻,一个人坐在浏阳河边的草坪上,安静地欣赏着日落,看火车呜呜呜地从眼前穿过,这样的时刻,他既不伤感,也不抱怨,在安静与喧闹中,随心所欲地切换。
是的,他好像成长一点了,懂得自己与自己去相处了,自己跟自己的内心交流。烦恼与寂寞都是独自消化,他开始变得喜欢看书,特别是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当然偶尔也会因为书里的故事与桥段,回忆他那美好的校园青春,并立即写下让他抒情释放的文字。他也开始热爱上了下厨,从买菜选材到切菜,炒菜,出锅,最后入口,他享受着食物从生到熟由他亲自操刀变为果实的过程。简单的快乐开始慢慢地弥散在他的部分生活里,大的烦恼与人生问题,他还是没有解决,他每天跟所有平凡人一样,总是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不是特别聪明,也不是特别努力,他衣食无忧,但他又不甘于这样,他自打懂事起,就信奉“独立至上”的精神,他不想此生还没好好奋斗,就没有骨气地回去当一个啃老的巨婴。即便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他也不会轻易地对现实缴械投降,回到那个“温暖的港湾”。
终于,他在经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与“流血”后,又选择了远走高飞,这一次与以往相同的是,物质上如两年前一样,一无所有。不同的是,有了一些工作经验,更值得肯定的是,他能好好地与孤独共处了。
黄沙漫漫,黑雾浓浓。这就是他的新环境,夜晚想跑步却没有路灯,电影院,夜宵摊,书店……都没有,这里只有飞机悬在空中的发动机声,卡车与挖机施工作业的翻土声,大风呼呼地凛冽声。更多时候,这里是宁静的,一望无垠的小麦,金黄色的一片,是这块土地的秋天颜色。然而,他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抱怨与逃避,在新环境里,他用一个瑜伽垫与一副跳绳,建立起了一个健身房,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既是他工作的地方,又是他的读书室。他最享受这里的朝阳与夕阳,那阳光是如此地炽烈,他尽情地沐浴着这红日。就像他当初在河畔边享受着夏夜秋夜的微风一样。
他的眼神,开始变得笃定,不再如以前那样迷惘与慌乱,他内心更强大了,生活态度也更洒脱了,不争,不显,不露,一直在他心里铭记着,他丢掉了之前对未来所有的美好幻想,也把对曾经青葱岁月的缅怀尽可能地压在心底之中,他现在只专注于眼前的日子,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把每天自己的小生活过好,每件小事做好,他就格外满足了。生活节奏变得相当规律,“工作,读书,锻炼”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了,除了他自己,几乎没有人能够强行打扰到他现在的生活节奏。
他仍然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也无心过于去深究这个课题了。他给了自己最后的退路,如果慢慢进步,慢慢变好,拼尽全力还是达不到自己期待的目标,那他就卸下他所有的盔甲与倔强,心甘情愿,顺其自然地做一条无忧无虑地咸鱼。
“有一部分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不是当第一名的料,所以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让自己过得简单与快乐”
他知道也许有一天他也会认可这句话,但一定不是现在,24岁的他还是需要点压力与理想,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就祝福他能够沉下心,坦然地面对这周遭的世界。
娃娃鱼hc
2018.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