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丝一毫的好品行,那全要归功于我的父亲。
吃饭不要发出声音、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刷牙洗脸、问别人要不要添饭不该说“还要不要饭”……如果你了解我的父亲,你会发现,于我他没有谆谆教诲,他不是教科书式的父亲,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会我这许多道理。这些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足够影响我的一生。
我已经是大学生了,而父亲只是初中文化水平。
当我们正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谈天说地的年纪,父亲已做了普工漂泊在外。穷乡僻壤,说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落后,更是精神文化的匮乏。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说这样的话——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
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父亲也曾是优等生,因何辍学我不得而知,或许是怕给家里多添负担——父亲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或许是因为少年人的叛逆无知,彼时的他和我的母亲正在热恋之中,恐怕已无心学习。
99年,父亲才二十岁,我已来到世间。因为命运的不可抗拒,我人生的前七个年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第八年,我随父亲去往外地,那时我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也是那一年,我的母亲抛弃了这个家。父亲一个人带着我在外地上完了小学,之后我回到家乡念中学,说起来,算是父亲的校友了。
如今我常常想起,或许正是在外地的那五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方面,因为受到过更为优质的教育,所以,初中三年可谓是顺风顺水,没有付出多少代价,就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另一方面,五年来父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初步为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了爱与关怀,父亲给予我最好的礼物,是自由与自尊。他从来不要求我做什么或是怎么做,从来不打着“为我好”的旗号约束我,从来没在我面前提过别人家孩子。但是,他也是一个极其严厉的父亲,每当我犯了错,就会受到责罚,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我都十分畏惧父亲。只是那时候年纪尚小,不明白所谓“不打不成器”,“打在我身,痛在他心”,也不懂得他说的“人活着,要有骨气”,“人可以穷,志不能短”……直到上了高中,才后知后觉,父亲的爱是多么深沉而睿智。
平日里,我与父亲几乎没有交流,除了必要的对话,就只有沉默。尽管如此,我也能体会到父亲隐藏在严厉面具下的温情。那时候我们很穷,简陋的出租屋里却从没断过水果和牛奶,果汁和汽水更不必说,后来日子好一点,每年生日我都会准时收到一个蛋糕,名义上是一个同乡的叔叔送的,但我猜想那大概是父亲的意思。他有他的教育理念,我想要的东西,他都会给,以另一种方式,他爱我,但不惯着我。我不知道他要经过怎样地精心编排,才能在不经意间满足我想要的一切。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我常常到邻居家蹭电视看,甚至还有一两次趴在人家窗口偷看的经历;那时候人工智能没这么发达,“小霸王”游戏机还很流行,我借来别人的游戏机,玩得不亦乐乎……这一切父亲都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只不过一有钱就给家里添了电视机,借着我过生日的由头给我买了更好的游戏机。
那几年父亲爱喝酒,酒醉后却不满口胡言,句句发自肺腑。他对我讲的许多话,大都是酒后所言。也因此,我知道他曾揣着菜刀到欺负我的大孩子家里放下狠话,以致那家伙从此不敢来我家。有时候,他对朋友说,为了我他负债百万也在所不惜,别人可能觉得他喝醉了,而我对此深信不疑。这便是父亲给我的自尊。
如今,我不再畏惧我的父亲,我只是更加地敬他,爱他。只因他是这天底下最爱我的人,只因他给了我全部却闭口不提辛酸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