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着电脑空白屏幕开始写作的时候,是否觉得无从下手?
在日常也读了一些书,记了几本笔记,可是面对写作主题,还是从零开始,凭脑思维运转,找感觉,找记忆,去搜集资料,常常搞得晕头转向。
文章的素材索取来自出处?是笔者一蹴而就吗?脑中存贮大量文案吗?常不得而知。
直到遇到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感觉救星来啦!对学生、科研者和非虚构类写作者的统统有用,一个简单易学的记笔记方法,就可以改变你写作障碍症,实现我们的写作梦。
《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阿伦斯,给大家解读以卢曼卡片笔记盒为核心的记笔记流程。
卢曼是谁?他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社会学家,历经30年,亲身体会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利用这套笔记系统,使他这个酿酒师的儿子,从一个公务员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学教授,并轻松高产出版58本书和上百篇论文。
本书就是告诉大家一种用卡片记笔记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区别于以往教授的笔记形式:一页纸法、思维导图法、费曼笔记法、康奈尔笔记法等。
因为它不但告诉大家怎样做笔记,而且指导大家怎样将笔记利用起来,成为我们写作源源不断的素材。
在我们动笔写作时,不会再为写论文发愁,不会再为明天的内容更新发愁,也不会再为寻找和热点之间的结合点而焦虑。
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一本书,让我们来打开卡片笔记盒,一起探索盒中奥秘。
01 写卡片笔记,更容易提升记忆,突破思维局限
郭德纲的儿子郭麒麟初中毕业就不想上学了,郭德纲告诉他:可以没文凭,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不可以不读书,这是很严肃的问题。
当下这个信息媒介高速发达、思想碎片化的时代,读书让我们得到了乐趣和进步,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还给了我们面对世界的正确态度。
新媒体时代,阅读非常便捷和广泛,公众号推文,听书APP、电子书等等,一部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提供阅读的机会。
只阅读不做笔记,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内容就会很快忘记。尤其是从事写作领域的朋友,应该养成随手做笔记的习惯。
其实,很多朋友已经有做笔记的习惯。课上记录老师授课重点,阅读摘抄一些名言金句,遇到喜欢的书、喜欢的段落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评论等。
笔记日积月累,也堆积了多本,但是在写作时,还是无从下笔。问题在于,这些笔记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既不能跨领域,也不能跨时间,笔记之间毫无联系。以至于长期堆积,不能发挥作用,非常可惜。
卢曼卡片笔记盒,就是最大限度地将日常笔记得以利用。
作者指导我们,在阅读时写出自己的认知想法,用卡片记录下来,强调一定用自己的语言,这样与书产生了“对话”,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书中的信息。也是在巩固我们自己的思考成果。
经过了思考,读者才可以更好地将“别人的”想法纳入到自己知识体系当中,也提升了我们的记忆。
人的记忆有两种机制:存储与提取。
以前一直不明白,上课一学就会,下课了还给同桌讲题。结果月考,同桌都会做的题,自己没做出来。
原来记忆是“存储与提取负相关”。
也就是说,容易存储的记忆,提取反而会困难;相反,比较吃力存入的记忆,在提取知识时却会更容易。
经过自己大脑思考得出的想法和深层理解,用卡片记录下来,在提取时才会更容易。这是完成这套工作流程的第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量增大,提取量也会越来越多。要像卢曼一样,每天定时在笔记中穿梭漫游,寻找笔记之间的可关联性。
有句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复读可以深思,将新的想法和观点,记录于前期笔记下面,日积月累,各种论点、论据逐步形成。这就为成功的写作,做好了前期的素材准备。
要写出优质的、有成效的写作,构建良好的笔记是基础。把已经有条理的笔记,整理成一份有价值的书面作品,是不是比从脑海里捞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要容易得多。
这么好用的方法,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呢?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卡片盒工作的原理和实际运用。
02卡片盒工作的原理,筹备写作素材
很多优秀的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喜欢泡在图书馆里海量阅读。他们常常不满足于自己学科的领域,喜欢探寻外界学科知识。
这就需要一种简单聪明方法,跟进不断增加的信息库,将由此产生的想法整理聚合,然后再产生新的想法。
卢曼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每当遇到不寻常的事情,或是在阅读时,对所读内容有想法,就记录下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这样记笔记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改变了记录笔记的方式。他不在书中空白处写评论,而是把想法记在了一张张卡片上,并将卡片编上号码,收集到卡片盒内。
另外,在外置一个盒子,这个盒子是对自己卡片笔记的内容进行索引和整理。
他比其他人多使用了一个盒子。这两个盒子,一个是对笔记内容的保存,另一个新增的盒子是对“元认知”的内容进行加工监控。这就是卢曼最大的与众不同。
卢曼将笔记分为: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三类。
闪念笔记顾名思义就是将脑中突然闪现的想法,迅速用笔或手机记录下来,以免转瞬即逝。
文献笔记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练习,将参考文献、事实、佐证材料阅读后产生的想法写出来,是将思路整理的最好方法。这个去写,要写下自己的理解、思考,不是摘录或复制,一定要用自己的思维形式、语言表达形式。
永久笔记是长期对卡片盒内已有的笔记进行对话,通过思考原论点,联系产生新的论点,前后的论证只有在书面的形式下,才能有距离感的去集中思考,产生下一个论点。
成为永久笔记后,按笔记的相关性进行分类放置卡片盒内,为添加完美的笔记进行编号。如果有相关性笔记,也可以另立分支,借助软件系统进行索引,确保通过索引,可以通过已有笔记查阅新添笔记。
卢曼将卡片笔记一直延伸:笔记要集中放;不要简单摘录,要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分析;要有选择性记录;将笔记统一标准化;每天利用固定时间在笔记中寻找可联系性,再进行深度思考,延伸再延伸。
卢曼的卡片盒内容涉及宗教、教育、政治等多领域,他每天做着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长久,持之以恒,结果与我们却是天壤之别。
03 利用卡片笔记获得知识复利
用卡片记笔记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是的,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卢曼就是这样做到的。
卢曼30年记录了9万条知识笔记,37岁才投身学术界,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卢曼被称为“当代黑格尔”,是百年一遇的具备天才卓识的大师。
卢曼的卡片盒就像是复利投资,平均每天记6条笔记,就让他获得了巨大成就。关键点是这6条笔记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思维的升级,扩展成为一个系统。
简单说,就是每天把我们遇到的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对某本书中的知识点有所触动,都要随手拿一支笔记录下来,然后,将这些知识点像集装箱一样,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笔记相互之间的联系,成为今后的写作素材。
经常会有人说:写作是特别烧脑的事情,苦苦求索而不得其宗。那是因为你忽略了笔记的重要性。笔记做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写作是否成功。
卢曼的这套笔记系统,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去积极思考。作者申克•阿伦斯指出,卢曼反直觉的思考方式。
比如拒绝做知识的搬运工,必须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比如需要记录的是知识,而非信息;比如不需要进行机械分类,而是让关系慢慢地自动生长出来等。
这样,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做笔记”这件事,背后蕴藏着深层次的思考。
就比如说,医生学习过大量的病症原理,当遇到新病症时,就结合新病症在原有掌握的病理知识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当新病症解决,又掌握了新的病理知识,并将原有知识得以扩充,医生的能力又增强了。
真正让我们膜拜的人,都懂得“知识复利”。爱因斯坦老先生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其实,知识与知识之间是相关联的,知识不是单方面存在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度思维就像盖房子的水泥,将这些“砖块”,一块块联系起来,使知识更系统,更具发挥力。
优秀结构的笔记,具有复利效能,它是我们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
写在最后
当我们写论文找不到切入点的时候;当我们想跨界了解更多学科知识的时候;当我们还在羡慕那些写作高手,洋洋洒洒千字、万字的时候;不能再等待啦!
用简单且出人意料的解决方案——《卡片笔记写作法》,让你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完美呈现。
掌握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可以获得终生成长的认知复利。让我们华丽转身,实现人生逆袭!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