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曾说,“一个人一生能积攒多少财富,不在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
的确,人生需要投资,财富的积累也需要投资。
俗话说得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01
北京师范大学钟伟教授按近30年以来的人民币数额情况进行测算,结果如下:
现在的255万,相对于30年前的万元户;而现在的100万,在20年后的真实购买力,只相当于今天的11万到45万。
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得钱越来越不值钱。几十年过去,大部分人拼命工作攒下的钱,严重缩水了,所以钱真的不是攒出来的。如果不投资理财,让钱能够赶上通货膨胀的速度,那么只能眼看着自己的钱在贬值,购买力在下降。
02
关于投资理财,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而实际上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并不多。据观察,一谈到投资理财,很多人,尤其是年龄大点的人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总感觉那是特不靠谱的事儿。他们认为只有把钱存到银行才是最安全的,因为他们相信的是GJ。
殊不知,如今的银行并不全是国企,也有很多私企。且不说它的利率有多低,就是它的保障性也并不都是安全的。时常会有新闻报道某某银行的投资亏损等负面消息。
那些年轻一点没有投资经历的人,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相当一部分人始终处于观望态度。有的害怕自己的钱被套路了,而不敢付诸于行动;有的跟风尝试过,结果亏损后,就变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投资理财了。
还有的人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没学习过相关的知识,也没有人指导,心里没底,不敢开始;另外有的人感觉自己本金太少,没有理财的必要。
他们的口头禅是,“也就那么点钱,何必费劲折腾呢?”
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其实,“只有很少的成本”,也是一种优势。可以通过极小的损失,去经历极大的情绪体验。人往往都是这样,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做过了,才真懂得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一定要去尝试理财,最好是从你没有钱、或者说没有很多钱的时候开始。去经历积少成多,以及利滚利的体验。
以交通银行为例,我们在银行活期储蓄的年利率才0.3%,定期年利率在1-3%之间,而如果我们买一个银行理财,可以达到4%的年收益率,那投入1万,一年后就是拿到1万+400的利息。如果投资基金或者风险高的股票,会有更多的收益。当然这要承受一定的风险。
我周围特别相信银行的人如今也不单纯只是存钱了,而是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有一些胆子大点的也会购买基金或股票。当然也有投资房产及其他产业的。
我认为投资理财,99%的人都高估了它的难度。如果对投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多,完全可以投资基金来练习。
03
我刚开始接触投资理财的时候,因为没有多少钱,所以也就购买几百块钱的基金,从货币基金入手,发现货币基金基本没有亏损,又能保证比存银行的活期利率高,利率基本在2-3%左右。而且用钱还比较灵活,基本能做到随存随取。
后来胆子大了点,又购买债券基金。债券基金会比货币基金的上下浮动大。有时会面临亏损,但也不是很多,基本上下浮动在6%左右。是一个能接受的范围。
后来慢慢经验多了,对理财投资也有了一定认知,我又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曾尝试过股票,但实在是对那些K线等不感兴趣,因此,后来主要还是以基金为主。不过投入波动更大的股票型基金。有主动型的基金,也有被动型的指数基金。
经过慢慢摸索,我觉得对于没有太多时间专门研究投资理财的人来说,还是投资比较稳定、灵活的货币基金,和收入稍高点的指数基金比较靠谱。用货币基金打理零用钱,用指数基金来获取收益,这样的搭配省心,还不会被通货膨胀搞惨。
毕竟,股神巴菲特唯一推荐的就是指数基金,人们也常称它为“长生不老的基金”。当然投资的路上会经历各种酸甜苦辣,我曾经经历过50%的跌幅,也曾经历过200%的涨幅。见过了牛市与熊市的交替。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这些经验的积累,让我能够非常淡定地面对每天的涨跌,能够从容而又果断地止盈或止损。经历了2020年疫情下的大跌,如今的账面很好看。但因为资金不多,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更多的是积累了经验。也让我更清楚地懂得理财的重要性,以及理财称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