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诺翾
1.勤奋的孩子,提着灯笼找光。小时候,常常听到老师说,在各种阅读素材中看到:理想是一盏明灯,它会照亮你的未来。长大之后,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在心里给自己强调:不能停,再走一步。一遍一遍的祈祷着自己有钻出水面的那一刻,那时的景象会因自己的努力所得而有所不同。在变得刀枪不入之前,我面对问题和困难想得最多的就是逃避和下次再说;在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头一个三年,我的心变“宽”了。会对不快乐的事情一闪而过,会让那些不愉快随着自己的情绪调动在短时间内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样一来我就越发的相信“拿得起、放得下”能做到。从大一开始,勤奋便成为了我身上的标签,我也很自觉的接受了这一切。学习、工作、生活,都开始一次次的成为大家眼中的“模范”,曾经在一个教室门口听过我的老师这样没原则的夸:我有个学生,工作很繁忙,学校、社团到处都是她的身影,但她的学习从未落下,任何一张考勤表上面都找不到她的缺席记录。说这些话时:她脸上洋溢着幸福,携带着忐忑,怀揣着希望。无论是对于考试还对于平时的学习,她都对我寄予不同程度的希望。所以,从大一时的迷茫,到大三时以奇迹般的成绩和事迹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不料被染得面目全非,昔日那个懵懂而时刻怀揣着理想的勤奋的孩子,在打着灯笼找光,不知道在何方呢。
2、找到有缝隙的地方,让光照进来。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这是诗人莱昂纳德·科恩来自于寒冷然而富有浓厚欧洲气息的加拿大城市蒙特利尔;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就与之产生了共鸣,正值自己在走着职业的下坡路,难得的相信。唯一的一次是在刘同的书中看到过: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先天优越的条件,没有养尊处优的环境,我们的每一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逐日捱过。自漫长无涯的人生中,寻找些微光,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冬的冬天里,哧的一声,一次次在燃起的火光中,看到温暖的炉火、喷香的烤鸭、美丽的圣诞树,还有亲爱的奶奶,这未尝不是接近卑微的幸福的一种方式。看到这里,我再也舍不得放下手里的书。相较于985/211的同学们,显然相比之下专科毕业,自考本科加研究生都无法弥补在学校的那几年纯粹的时光和对专业的学习。从学校到学习,从学习到工作,从工作到未来。如果要用光来丈量的话,那必然没有尽头。答案,也许只能交给时间来将这一切变现。在这个要高学历、高智商、高情商的职场中,面对行业的大背景和不太乐观的趋势;也许坚持自己想要做的,守住自己的内心,把学习到的、经历过的学以致用,为这个行业做一点自己的贡献;这成了现在的头号目标。缝隙或许是短板或许是怨念般的心态,或许是恨自己努力得不够的意思,或许是不够自律。久而久之,我想我一定可以找到那个缝隙,让光照进来。
3、越来越糟与侥幸变好。越来越糟,还是侥幸变好,取决于你的努力,以及面对大方向的选择。这基本决定了一个人一声的浮沉。做一个努力的人好处在于,人人见了都会想帮你。如果你自己不努力,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里。近两年,似乎都是越来越糟,又似乎都在侥幸变好。从遵义到重庆,从永川再到贵州,最后到现在;这一段都是在糟糕和侥幸变好之间顺事物发展而在不断发生变化。一直以来,可能我更擅长于做一个努力的人,当然不是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那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有时都能让自己开心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是意味着什么或是预示着什么。虽然我承认已经发生的是必然会发生的,我都希望未来会是越来越好。
不需要多强大,只希望不管经历多少不平,有过多少挫折,你都能舒展着眉头过日子,内心丰盛平静,不怨天尤人,不苦大仇深。对每个人真诚,对每件事热忱,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