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正向意图
----三个正向连接之一
1、正向意图(生生不息的认知)
2、回到中正(生生不息的身体)
3、资源(生生不息的场域)
为了“信任潜意识”,你首先必须发展出一个必要的情境。准备步骤是一个简单形式,包括建立三个正向连接,正向意图,回到中正和资源。在三位一体的心智模型中,这些连接是生生不息不同层面的简单版本,依序分别是认知心智、身体心智及场域心智。这些心智发展的顺序和方式是多变的。
连接正向意图:
为了在生生不息层面上工作,你需要与正向意图有一个强大的连接。否则,潜意识很容易在自由联想中迷失,或是卷入到某种负面能量中。在生生不息催眠工作中,一个良好架构的意图需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它是正向的,具体明确地讲出想要做的事情或是想要体验的事物。人们通常会从负面的目标开始讲:“我不想要这种感觉”“我想要摆脱那种体验”“我想要停止这种行为”。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负面的事情上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强化它。与其把注意力放在负面的事物上,不如找到一个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要感觉到什么?你想要做什么?你想要发展什么?
目标最好是清晰、明确且具体的:
我想要写这本书。我想要每天运动。当我跟父母亲讲话时,我想要保持冷静。
然而,有时目标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宽泛的方向。比如,林是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痛苦的男人,他的痛苦包括离婚、换工作、家人过世等。通过这些,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变得非常不健康不快乐。他决定每天都要用一句“咒语”来自我催眠:“我想要变得健康和快乐”。
一周之内,他发现自己明显地改变了饮食习惯;几周之后,他放弃了酗酒。接着他发现自己每天都很好奇,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的--原来是阅读、冥想、运动--他承诺自己每天继续这些活动。特别有趣的是,他发现这些改变是“自动地”从他的创造性潜意识里面浮现的,它们通过他每天的自我催眠暗示刺激而来。
第二个良好架构的条件是,意图必须单纯明了。我通常会使用5个单词或者更少的限制去开始一个正向意图。当你说得太多时意图的质量和清澈度常常会下降,我们会试图去解释故事的内容'因为 Y,我想要 X,但是我又担心Z会发生……”这些故事就像是一个低质量的催眠引导,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根本的意图上转移。尽管这些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些故事里抽离出来,回到我们最主要的意图:“我想要X”。
与来访者一起工作时,我经常会用一种好玩但是严格的方式来执行这个规则。我邀请他们用下列方式陈述他们的正向意图:
在我的生命里,我最想要的是X。
他们用5个或是更少的单词来描述X,然后我会举起手,用手指头认真地数他们说了几个单词。当他们说的超过5个单词时,我会开玩笑地发出一声“哗”,来提醒他们超过字数限制了。许多人很惊讶地发现,原来保持单纯明了的目标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但他们也随之发现,这样做帮助他们澄清了自己真实的意图。
第三个良好架构的条件是共振。就是说,当一个人在讲述目标时,必须能够让自己和听的人都发自内心地被打动。没有这种共鸣共振,就没有“身体一心理”的连接,讲出来的话就没有改变生命的力量。所以当我用生生不息催眠与人们一起工作时,我会很细微地检视自己在身体里感应到什么,并去感应来访者内在的振动频率。不仅在目标设定阶段,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都会这样做。如果一个人说了一件明显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却没有共鸣共振,我会说出来让他知道:
我感觉你正在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我没有感觉到与它有任何深刻连接。我想要邀请你放慢语速,做一个深呼吸,感受你正在讲的事情,然后再说一次。
我会持续这样做,直到我可以感觉到来自对方的共振。这也给了我一个讯号;创造性潜意识现在启动了。如此,与身体共振的连接就会带领我们进入下一个正向连接。
当然,同样重要的是,来访者也要能够感受到这种共振。发现身体共振是预测治疗是否有帮助的最好方法,当一个人在描述他的问题或目标时,他自己可以感受到身体共振,那么会谈就是有帮助的;如果没有共振,那就没有帮助。身体共振意味着“身体一心理”连接,话语就带有了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