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周四 晴
黑黑、黑黑的并不可怕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看到这个书名你是不是有种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呢?大部分人,尤其是孩子最怕黑了。两个“黑黑”连在一起更让人觉得阴森可怕。
出示这本书,让孩子们读一读书名。同样,又有几个孩子说读过了。
“读了这个书名,看着这封面,你有什么感觉?”
“ 我觉得好可怕。”
“ 我感觉好黑暗。”
“我想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一个很黑暗的城堡里。”这个孩子大概注意到封面上猫背后的那座城堡。
“这只猫好可怕!”
“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呢?”我追问。
“他全身黑黑的,眼睛是黄色的。”
“对,像蛇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补充说。
“我想这个故事也许并不可怕,也许很好玩。”汪正曦的感觉与众不同。我马上追问:“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呢?”他摇头,说不出来。是啊,阅读大多时候是靠心去感受的,语言有时说不清。
“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所有的猜测一起走进这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片黑黑、黑黑的荒野。”这样的开头有没有让我们这些70后想起小时候读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对,你的感觉是对的。这个故事正如这个故事一样,采用顶针和回环反复的手法写的。而我正想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孩子感知这种语言结构方式。
读完第一个开页, 提醒孩子们:“注意听哦!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第二开页:“荒野上,有一片黑黑、黑黑的树林。”读完后问:“猜猜,后面故事会怎么说?”有几个孩子马上会意了(大部分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图上了):“树林里,有一座黑黑、黑黑的城堡。”只有“城堡”文中的“房子”不符,但意思是一样的。孩子们大概认为这座房子应该就是一座城堡。)有些孩子的语言感受能力真的很强呢!
后面每页的语句都让孩子们猜。越来越多的孩子跟上来了。中间有孩子惊喜地说:“每页上都有“黑黑、黑黑的”。”嗯,他们发现了语言中的反复。
王俊皓问:“为什么每页上都有这只猫呢?”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孩子的观察能力就是强。每页上都有猫,(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隐藏起来,需要细心发现。)可是文字里面只字未提。他感受到了这本绘本中图画讲述的另一个故事。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我们待会儿讨论好吗?”
“盒子里有……一只老鼠!”故事到此结束。“一只老鼠”四个字变大凸显出来,加上后面的感叹号和图画,共同描绘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
“小老鼠的耳朵好大!”
“这只小老鼠好可爱!”
“小老鼠吓坏了!”
我笑着问道:“故事结束啦,现在说说这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吧。”
“这个故事一点儿都不可怕!”
“好好笑!”
“黑黑、黑黑的房子一点儿都不可怕。”
……
“刚才杨俊昊问为什么每幅画面里都有这只黑猫。大家说说看。”
“是这只猫在带着我们看这座房子。”杨俊昊自己说。这孩子真棒!自己发现了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你说的很有道理!这本书就好像是这只猫一边讲故事一边带着我们慢慢走近这座房子,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靠近这只小老鼠。是不是?”
“好,现在我们再看封面和封底。”我将封面和封底分别展示了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封面上一只黑猫的大头照正对着我们,背后是一座黑黑的城堡。封底是这只黑猫背对着我们,翘着尾巴,穿过草丛向远方走去。
“再看封面,想象一下,这只黑猫好像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他会说,来吧,快跟我去这座城堡里探险去吧。”
他好像在说,走,我带你们玩儿去!”
……
“再看封底,这只猫又会说什么呢?”
“城堡好玩吗?下次想玩儿的话记得找我哦。”
“他好像在说,我走了,再见!”
……
一个黑黑、黑黑的故事原来这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