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我们很爱孩子,从未想过要伤害他,但是当和孩子发生冲突或者危机时,也会责备羞辱嘲笑威胁惩罚收买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继续延续着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沟通中出现这种问题,常常不是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缺乏智慧,还是缺乏知识。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语言就像刀,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伤痕。
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跟孩子沟通,掌握沟通技巧。
1:共情,要理解孩子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然后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
如南希第一次去幼儿园问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南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画了这么难看的画会有什么后果?老师回答:在这儿,你可以画漂亮的画,也可以画简陋的画。
儿子很生气,父亲说,我看到一个很生气的男孩。大卫说我很生气,爸爸说为什么啊?大卫说,我想你,我从学校回来后,你从来都不在家里?父亲没有解释说自己是因为去买食物,而是这样回答,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现在我知道了,你希望从学校回家后我在家里。承认了儿子的情绪和抱怨。
2: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
和孩子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要 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比如孩子因为下雨而取消了夏令营,非常失望。可以说,你看上去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可是却下雨了,太让人失望了。不过,我们可以下周再去。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者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他们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我们必须猜出剩下的部分。
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而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去感受。既然还提很难说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如果能够学倾听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的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
如面包烤糊了,我们希望的反应是,有人能够理解你,不责怪你,不用告诉你如何改进。语言的力量,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我们的语言或者情绪。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气氛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3:谈话的原则,理解和共鸣。
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如妹妹抱怨收到的礼物比哥哥少,其实妹妹真正关心的是父母对他和哥哥的爱是不是一样多。
当孩子回到家,不停的抱怨他的朋友老师或者生活时,最好顺着他的语气回应他,而不要先试图查明事件的真相。当他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会感到深深的安慰。
4:混乱的感受,混乱的信息
孩子爱我们,同时也怨恨我们。这种矛盾的情感是很正常的。当孩子出现矛盾情感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说实话。知道他怎么想的,远比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想要重要。当他清楚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之后,内心就不会一团糟。
5: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情感的镜子功能,就是要把情感原原本本的映射出来,不变形。明白自己的情绪,就能够提供机会让本人自发的修饰和改变。
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和同情,理解他们,我们就像孩子传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你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能明白你的感受。在这个重要信息背后是一种保证:一但你平静下来,你会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无论和孩子相处还是和成人相处,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认可和同情他的感受,让对方知道,你的感受是正常的,消除自我怀疑,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平静的状态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关系也会更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