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读懂一本书,或者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不是因为我们知识不够而是我们经历太少。就像很多00后不能理解上个世纪80年代的社会,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体会不到农村的生活一样。可《平凡的世界》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生活的道理,特别是孙少平身上的一些精神,也是很多后生们所欠缺的。
一、要尽早学会自立
民间有句俗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被用来经常夸奖一些农村孩子成熟的早,但这句话更像是在提醒“穷人家的孩子你要早当家,不然以后更难在社会上立足”。孙少平学习很刻苦,但现实又把他逼回了农村,最终没能进入大学,可是他的思想哪里能被农村的圪崂束缚,开始出去闯荡。刚开始我不理解他为什么放着家里好好的前景(帮哥哥一起料理砖厂),偏偏孤伶伶一人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流血流汗呢?后来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他不想依赖别人,他有自己的双手双脚,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墙下的草。
记得耶鲁大学有个学生,父亲遗产30万美金,他拒绝接受,他说:“我有两只手,一个头就够了。”报纸上说:“父亲是个成功的创造者,儿子真正继承了父亲的精神。”我想中国人看到了这个消息,很多人或许会说两句话,一句“我要是有30万美金,我这辈子就不用愁了”,另一句“这孩子真傻”。其实生活中,很多说别人很傻的人其实才是真傻,你知道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吗?仅从一般的角度去审视别人的行为,这无疑会是自以为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伟人是讥笑他人的讥笑,唾弃他人的唾弃。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被黑白两道都敬畏三分并当作领袖一样的崇拜,有谁想到他曾一人在街道巷里不分昼夜宣传自己的革命思想,当时有多少人将其视为疯子,而哪里会想到他将会成为泱泱大国的革命领袖呢? 一个人要想自立,就必须摆脱依赖,否则永远也不会成熟不会长大。
二、任何时候不要放弃读书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孙少平和他哥哥孙少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见证。同样是吃苦受累,但读书让孙少平的平凡的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我之所以很被孙少平感动,因为我和他有类似的经历,那是高考后,时刻绷紧的弦就在连续两天的高考后突然断了,音乐戛然而止,思绪如破了堤的黄河水波涛般开始犯难。真没有想到高考前是痛苦而乏味的,高考后更是乏味而痛苦,不同的是前者紧张而踏实,后者散漫而空虚。我是在家里怎么也坐不住了,或许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能麻醉我空虚的神经。我就来到一个瓦厂上卸瓦,每天汗流浃背,十几天下来我体重就轻了十几斤。不过这十几天我发现我看书的欲望愈加强烈,竟一口气读完了我生平第一次完完整整读完的一本书《狼图腾》。我是越来越相信孔子那句至理名言了“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读书人太注重环境的安逸自然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读书人的。我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孙少平能在揽工的时候还能看那么多的书,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身体上的疲惫,肉体上的苦难,有时候可以通过精神上的营养来滋润抚慰。
三、要肯吃苦
看书或许能陶冶你的情操,升华你的灵魂,但是精神再怎么高尚,灵魂再怎么纯洁,身体如果落后了也不是真正的高尚纯洁。孙少平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双脚养活自己,来争取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所以他没有选择捷径,放弃了安逸的条件,只愿走自己的路,因为他坚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的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每每读到书中让我鼻酸眼润的地方,似乎那些文字在泪水中跳动,但那不是我的眼泪,而是作者曾今倾注的热泪,他一定经历过很多辛酸与苦难,但我一直相信:苦难会使人变得成熟,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身体上的。
在作品结局孙少平出院后,他来到街上买了一件铁灰色雨衣穿在身上。他这一身打扮再加上那道疤,使他具有了一种男子汉的魅力,他觉得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形象。我想这句话正好道出了孙少平的人生意义:他一直在追求的理想中的自己,不断的完美自己。
总之我觉得孙少平的经历要告诉我们三点:,一要学会自立。二要任何时候别放弃读书。三要肯吃苦。而这三点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便出身平凡但依然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